今天是:

2010年教研动态4

作者 : 来源 :教研室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0-06-05



 

2010年第4期

(总第14期)

 

西双版纳州委党校学术委员会         2010年4月9日

 

 

 

 

目    录

 

 

★ 罗军凤

 西双版纳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 普文珍

浅析西双版纳粮食安全问题

 

 

 

 

西双版纳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罗军凤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来重视,使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西双版纳州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西双版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或培训服务。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职业知识、技能要求较高的操作人员及中级技术工人等。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中职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对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中职招生,这为中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一、西双版纳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1、政府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我国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职业教育由公众议程上升为政府议程,受到决策层的关注。

        政府对中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从2007年秋季开始,中央财政支出由上半年的18亿元,增加到下半年的9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投入,达到154亿元,其中有82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从2008年起,国家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到500亿元,其中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的财政投入不低于164亿元。可见资助力度之大。2007年5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正式颁布,中职学生首次被纳入资助体系。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两个配套文件,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是每生每年1500元(过去每年资助1000元),国家资助2年,第三年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取得部分报酬用于助学。2009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由此可见中职助学政策给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特别是引导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2、招生数量增加,中职教育将向规模化发展

        2008年,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西双版纳州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按照“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完善体系”的要求,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2%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万人以上,其中,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达到0.9万人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要大体相当。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将会居于较重要的地位。以景洪市职高为例,2008年开始扩招,当年招生910人。比2007年的653人提高了39%。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将缓解全州结构性“就业难” 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职教育扩大了发展空间。

        3、西双版纳州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西双版纳州非公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2008年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到了34.3%。州委、州政府提出2012年要实现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到45%左右。从提供就业机会来看,2008年,全州非公有制企业户数达2.68万户,为8.48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比2005年净增3.27万人。全州非公经济领域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提供的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旅游、边贸、餐饮、零售、房地产开发、矿业、农特产品加工等行业。从现实的社会需求来看,西双版纳中职教育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西双版纳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中职教育生源不足、素质偏低                                         

        生源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州中等职校招生数量与本地生源数量存在不平衡,生源出现短缺。据统计,2007年全州普通初中毕业生为13981人,普通高中招生3143人,全州中等教育学校招生1710人,除少部分初中毕业生到异地就学,大多数学生没有继续升学。二是生源整体素质低。由于生源不足,中职学校为了维持办学,文化基础再差的学生只要愿意读,都招收进来培养。目前,到中职学校就读已无须参加中考,这样在生源的入口上没有任何的把关,致使中职校生源整体素质降低。据调查,进入中职校学习的学生多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文化素质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实际文化水平与其所学年限应具备的文化水平相差较大。

        2、观念滞后,对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和人才结构的层次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读普高,考大学,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执著追求。职业教育一直不被看好,被视为“二等教育”或“三等教育”。念职高、中专,学技术成了“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家庭条件差”的“三差”学生的无奈选择,导致一些学生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二是家长对教育投资回报的认识。大部分农村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在家务农的经济效益比送子女就读获得的回报更高,尤其是近年来橡胶价格的上涨,有这一观念的家长不在少数。再加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更是让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务农,对子女就读问题放任自流。三是即使把孩子送到学校,也有一半的家长是把学校当作“少托所”,认为孩子年纪小,在家也顾不上管,送到学校更放心。四是部分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或是不正确。认为来读书,只是为混大年龄,混文凭。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对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和人才结构的层次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全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等教育不可能包办、替代其它教育,社会需求是多层次的。从全州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来看,也需要大量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培养中初级劳动者的主渠道。

        3、就业质量偏低

        从全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中职生就业率最高,以景洪市职中为例,2008年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但是,高就业率只是一个“量”的指标,而“量”往往只能反映事物的形式。实际中职生的就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就业稳定性较差。这样长期以往就会影响“职业角色”的形成,难以实现专业技术良性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引发社会公众对专业技术人才价值的定位,对中职教育功能产生质疑。

        4、教育模式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

        首先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课、理论基础课占用时间过多。其次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全州的中职学校绝大多数专业的教学模式,仍然是2+1模式,即用2年的时间学习文化理论,1年的时间实习。而且2年的在校学习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是与实际及市场脱节,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三、推进西双版纳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中职教育发展的途径。

        1、找准方向,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知名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是一个生产人力资本的部门。职业学校通过教育来培养合格的学生,其实质是把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的人力资本凝结在学生身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为此,中职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性质和任务,结合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教育部门应该按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来进行学科、专业的设置。应结合西双版纳州非公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变”。这样才能使学校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挖掘农村的中职教育生源

        全州的初中毕业生大部分是农村生源,近年来“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有必要加大关于中职教育的宣传。首先要利用各种大众媒体进行中职招生宣传,宣传中职教育的意义,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中职教育在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的作用以及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优惠政策措施,充分认识社会缺乏技能人才的现状,正确引导家长和学生转变“读书无用”观念和“进机关才有前途”的就业观,引导更多的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其次可利用中职教育的成功典型宣传,来扩大中职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出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针,来选择和创新适合当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由于职业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这可借鉴国内成功的中职学校的经验。如,广东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双零”(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培养模式。中专学习3年期间,实行弹性学制,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一半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学与实践交替进行,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和管理、共同组织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企业向学生支付合理劳动报酬,用于学生缴纳学杂费和生活费用。学生到工厂实习,教师同时进厂全程跟进,边学习边工作,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

        4、整合现有的中职教育资源,提升中职学校的实力和竞争力

        全州中等职业学校大都分布在景洪市。2008年全州3所职业高级中学(景洪、勐海、勐腊各一所)在校生总人数为3059人,其中景洪市高级中学2119人,占了近70%。由此可见,从全州的中职学校分布和在校生人数来看,我州应整合现有的中职教育资源,达到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目的。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中职学校的实力和竞争力。

 

0o0Allow0o0Page0o0

 

浅析西双版纳粮食安全问题

 

普文珍

 

摘 要:由于种粮收益低,西双版纳州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出租耕地,减少种粮,扩大种植经济作物面积的现象突出,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确保粮食安全,有关部门应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以确保粮食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盛衰兴亡,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都把粮食生产列为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予以高度重视。我国的粮食问题历来是举世瞩目的焦点和热点,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务院多次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把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看成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其独特的气候环境使这里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比较多,这些经济作物的单位土地面积及劳动力的收益率要高于种粮食的收益率,由此导致西双版纳的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现象较为突出。粮食安全存在隐患,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西双版纳粮食生产及相关问题分析

        西双版纳原本是云南省粮食生产自足有余并能外销的少数州市之一,盛产水稻,是西南粮仓之一。全州有土地面积19124.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8.9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8.9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3%。全州辖两县一市,31个乡镇及1个街道办事处。截止2009年末户籍总人口数93.38万人。现在粮食自求平衡面临较严峻的形势,由粮食调出州市正转变为粮食调入州市。西双版纳州从2004年至2007年四年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在持续下降,到2008年有所回升,达到了33.36万吨;2009年取得了35.8万吨的成绩,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增强了粮食安全意识,推行行政首长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结果。但是也应该看到粮食生产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占用水田,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影响粮食产量增加。西双版纳土壤肥沃、自然气候条件优越。景洪市、勐腊县是云南省最适宜种植香蕉的地区之一。香蕉在价格每公斤2元以上的情况下,每亩总产值可以达到万元左右,扣除成本,收益也在4000元以上。较高的种植收益的驱动下西双版纳香蕉产业快速发展起来。2005年全州香蕉下田面积只是3.2万亩,到了2009年香蕉下田面积已经达到了12.2万亩。而且香蕉下田的大部分是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水田,特别是景洪市是双季稻种植区。甘蔗也如此, 下田面积有所增加。随着糖价上升,进一步促进了糖业的发展,企业给予农户以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户甘蔗下田种植,开展吨糖田建设。全州甘蔗种植面积21.43万亩,农户在企业的政策激励下,现甘蔗下田新植面积7万亩,水稻产量预计将减少2556.4万公斤。

        2、种植陆稻(旱稻)的土地面积大量减少。由于种植陆稻(旱稻)的收益率很低,产量不高,再加上前几年橡胶、茶叶价格一路上扬,而多年生的经济作物种植使土地得到了基本的稳定,轮歇地种植的陆稻(旱稻)面积在减少,转换成了多年生的经济林木。

        3、西双版纳的粮食总产量并没有太大的减少,但是粮食总量增加的部分及收益率较好的粮食主要集中在特种粮食。如糯包谷、马铃薯的产量增加较快,而稻谷的产量却没有明显增加。

        4、过低的稻谷种植收益率,使农民种粮愿望下降,粮食收购已出现问题。农民减少种粮土地面积,或者直接把农田出租,或把粮田地转换用途,特别是主要产粮乡镇的许多农民把粮田出租给外商种植香蕉(出租期限一般为6-10年)。有些农民减少了种粮面积,有些只种家庭口粮,有些则直接不种粮,导致2009年西双版纳的粮食企业收购储备粮非常困难,为完成收购储备粮任务,有的粮食企业不得不从境外收购粮食来补足储备粮。

        5、粮食消费增长加快。西双版纳作为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人口的增长,粮食消费增长也在加快。2009年全州入境旅游人口为732万人,如果每一位旅游者在西双版纳生活三天,相当于全年增加了6万总人口。全年的粮食年消费量达到了35万吨。西双版纳原本是全省粮食自给有余能调出粮食的少数州市之一,但现在粮食难以自求平衡。粮食安全形势已不容忽视。

        二、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为切实保护和提高西双版纳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确定“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优化品质”的粮食生产方针,以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创建高产示范区为载体,以科技创新和实施重大技术推广为核心,以项目带动、行政推动、政策支持和科技入户为手段,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促进种植效益提高,促进西双版纳州粮食生产向优质化、区域化和集约化方向转变。

        1、提高复种指数,扩大间作面积,改变山区传统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西双版纳州的土地复种指数还不高。从气候环境看,西双版纳的大多数地区都是长年无霜,只要水资源能够跟上,种植两季是完全可以的。在水稻不能种植两季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种植冬季作物的方式提高粮食土地的单位产出,确保粮食总量的增加。西双版纳有着21.43万亩的甘蔗种植面积,利用甘蔗冬季宿根,间种试种马铃薯已经成功,获得每亩1200公斤以上的产量,通过推广,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改变山区传统的广种薄收种植模式。在西双版纳州山区可推广的技术还有:一是推广种植高产粳稻品种,因粳稻较难脱粒,可配合推广小型脱粒机械。高产粳稻品种亩产量可达400-600公斤,推广种植高产粳稻品种可大幅度提高西双版纳州冷凉山区水稻亩产量,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二是全面推广高产抗病陆稻品种“陆引46”。“陆引46”在西双版纳州已引种成功,并已被山区农民所接受,近几年来,由于西双版纳州陆稻种植面积的减少和推广力度不够,导致山区农民口粮紧张。全州旱稻种植平均亩产量只有159.4公斤,如果在山区全面推广种植“陆引46”高产品种并配以良种良法,每亩可增产100公斤左右,可大大缓解山区农民粮食紧张的局面。三是推广杂交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玉米套种魔芋,玉米套种马铃薯,玉米套种黄豆等种植模式。四是推广旱地作物收获后秋黄豆种植模式。

        2、加大对中低产水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土地质量,优化品种种植结构。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与更新改造,扩大保水田的面积。在对低产田的改造中,要把能够改造的雷响田,努力改造成为保水田,在提高土地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粮食的增产。优化品种种植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进行粮食产业调整。在种好水稻优质品种的情况下,以超高产型的杂交稻和优质型水稻为主导方向,把推广超级杂交稻和优质稻作为提升产业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把糯玉米、冬洋芋的种植,作为粮食的产业结构加以重视,以使粮食的总产量达到一定的高度。

        3、全面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水稻、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建立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通过高产品种的示范种植,配以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西双版纳州粮食作物产量,以确保粮食安全。2007年全州水稻播种面积61.02万亩,总产量235556吨,平均单产只有386公斤,2007年州农科所引进国家“863计划”成果,“两优2186”新品种在勐遮示范种植11.3亩,亩产量达到777.9公斤。2009年州内超级杂交稻的最高亩产量达到了853公斤。

        4、加大冬季作物开发力度。在确保夏粮产量的同时,增加冬季粮豆播种面积,加大勐海冬闲田冬季作物推广力度,可推广种植冬小麦、冬油菜、冬马铃薯、秋黄豆等作物。在山区推广冬作物还有利于防止水稻冷浸田的形成,冬季豆类作物的种植有利于优化土壤结构,使根瘤菌给土地增加肥力。

        5、实施粮食境外替代种植,扩大粮食进口,打造后备粮仓。利用周边国家丰富的土地资源,鼓励企业到周边国家发展农业生产,以调剂余缺。西双版纳州有966公里的边境线,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边境一线的两国农民农业生产水平低,是西双版纳州农业企业“走出去”,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的好区域。随着我省与两国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境外粮食生产必将取得卓越的成效。如能把所涉及的配额、关税、检疫等问题解决好,将粮食返销回国,在境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将会成为西双版纳州乃至我省的后备粮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6、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企业。借助龙头企业对粮食的加工能力提升粮食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引领农民扩大种植高产稳产粮,实现粮食生产的新飞跃。

        另外,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大种粮直补力度,提高直补标准;提高粮食种植土地的收益率。在农田内,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做好稻田养鱼工作,通过开深沟的方式,一方面是提高水田的肥力,减少稻田病害;另一方面是提高稻田的单位产出,提高水田的经济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