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种意识” 提高科研水平
副校长 游 启 道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党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校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打造科研亮点,提高科研水平?我认为必须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真正将把党校办成“党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纳入我校工作的实际目标,切实转变科研方向,调整科研措施,加大科研力度,加强科研管理,努力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此,必须增强“四个意识”:
增强服务意识。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没有一流科研,就不可能有一流教学,也不可能有一流的咨询服务。我校作为基层党校,科研工作不仅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更要充分结合西双版纳的具体实际,加强对当地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西双版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服务。作为基层党校,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加强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边疆如何应用,中央的方针政策在西双版纳如何贯彻落实等问题的研究。《党校工作条例》颁布后,校党委及时调整科研工作思路,要求广大教学科研人员要加强应用对策性理论研究,广大教研人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深化了对西双版纳州情的了解和认识,不仅为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撰写了一批有一定理论深度并对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理论文章。但是,为完成工作积分和任务而被动应付式写文章的情况同样存在,有些文章不是为部门决策服务,而是部门工作为我校的科研服务,即个别教师对领导和部门的工作材料略加改动,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这类文章如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作为基层党校,我们必须根据西双版纳的实际情况确定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任务和目标,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下大力气进行社会调研,深入开展对州情的调查研究,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进行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要选好课题,组织课题组进行集体攻关,要拿出有较高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精品力作,真正承担起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的重要使命。
增强服务意识还要体现在学校内部的管理上。管理服务是科研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科研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寓管理于服务”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突出服务重点,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科要定期通报全校及各教研室科研完成情况,及时宣传研究成果,随时更新科研动态。
增强问题意识。刘云山同志曾强调指出,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聚集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党校搞科研,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不能空对空,不能为发表而发表,搞成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党校既是学校,又是研究机构。这一功能定位就要求党校教师既是教学人员,又是科研人员,既要利用讲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又要将这些理论成果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善于从中发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而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党校讲坛,不仅可以传播真理,也可以探讨问题。这就是党校教学的特点所在。党校教师可以利用党校讲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与学员进行交流探讨。提出问题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能力和水平。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更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党委政府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我们的科研工作滞后,整体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与同级党校差距较大,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并采取切实有力的办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增强高端意识。质量立校体现在科研上,就是树立科研高端意识,确立高端目标。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而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登高而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也。”意思是说,踮脚远望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但别人在远处也能看得见。我们在科研方面树立高端意识,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的科研定位要高。《党校工作条例》颁布后,校党委加大了科研工作力度,使我校的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科研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一批文章在州内引起反响,一批课题被省级有关部门立项,其中《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旅游目的地旅游营销与创新研究》还被省社科规划办列为基地重点课题,并顺利结项验收,实现了我校科研的历史性突破。但是从横向看,我校的科研工作在全省同级党校中还处于整体落后的水平,这与我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处于全省先进行列极不相称。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四个服务”的要求高端定位,瞄准高端课题、高端奖项、高端媒体、高端咨询,强力打造一流科研队伍,努力提供高端产品、高端服务,争取在科研方面早日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在撰写科研文章时也要站得高。党校教师要通过科研文章来发挥资政作用,其科研成果就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也就是说文章要有理论深度,要站在理论和时代前沿来研究当地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才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方法。近年来,我校科研人员撰写的一些文章,过多地注重“实际”,常常是就事论事,或写成总结式的文章,或为材料堆积,缺乏理论高度。要善于从别人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把握问题的规律性,推动问题的最终解决,发挥思想库作用。
增强创新意识。意识指导实践,意识不创新实践就不可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用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近年来,我校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科研工作的管理办法、工作意见、奖励办法,这些举措为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推动我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依然需要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人才观念。要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教学与科研是党校的两只手,缺一不可”的观念。上课受欢迎的是人才,科研有成就的同样是人才。支撑党校不仅需要能上讲台的知名“教授”,同样需要科研高手、资政“专家”。要为科研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潜心搞科研,对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突出人才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还要进行大力宣传,给予其应有的荣誉和地位,每年对科研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评选表彰。在培养“名嘴”的同时,我们还要培养一批在州内有影响的研究专家、资政专家。教师的成长需要培养,科研人才的成长同样需要培养。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上级课题,同时组织力量对上报的课题进行指导把关。通过课题申报查找差距,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提高水平。要广泛开展科研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利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西双版纳研究和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积极与省社科院相关处所沟通联系,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校的联系,有计划地输送科研人员到这些单位学习锻炼。每年还要派出一定的科研人员参加全省、全国性的学术研究会,开展学术交流,掌握理论前沿。在学校内部要针对我校科研队伍的具体需要,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要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学术研讨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每次确定一个主题,由各教研组依次承办。通过校内学术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交流学术研究成果,还可以增加校园的学术氛围,提高教师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二是创新科研标准。近年来,全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科研数量大幅增加,但整体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要树立科研精品意识。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和《科研奖励办法》,从机制上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出精品科研成果,一方面要引导教师瞄准高端课题、高端决策开展科研,另一方面又要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鼓励教师出科研精品,实现数量科研向质量科研、精品科研的转变,积极推动精品研究成果向精品教学成果的转变,进而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积极探索教研出题目,科研出答案,答案进课堂,成果促发展的教学科研资政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三是创新科研模式。目前,我校的科研基本上还停留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状态,整体和团队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探索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在鼓励各学科开展研究的基础上,还要突破学科和地域界线,整合力量,精心打造几个能打硬仗的学术团队,对重点课题进行集体攻关。要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将县市党校的研究力量和研究资源充分整合起来。还要充分发挥党校的学员优势。一方面要调动学员为我校教师开展科研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探索党校教师与学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的新模式。即由学员出题目,党校教师搞科研,学员单位为课题研究创造条件,科研成果共享,促进党校科研为地方和部门决策服务。
四是创新办刊机制。《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学报》是展示我校科研人员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一份重要的内部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学报》一直都是半年刊。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校党委决定从今年开始改为季刊。为改变因出版任务增加而导致编辑人手不够,以及长期以来少数人办刊,《学报》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我们要大胆探索全新的办刊模式。由科研科动态聘请理论和文字功底较深,责任心和科研能力较强,能胜任校刊编辑工作的科研人员担任兼职编辑,实行专职编辑与兼职编辑相结合的新的编辑出版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改变长期少数人办刊,期期一面的局面,解决编辑人手不够的问题,而且有助于科研人员换位思考,体会编辑的角色和心理,从而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
五是创新资政载体。《领导参阅》是学校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创办,直接呈送给州委州政府领导参阅的不定期编印的资政性内部资料,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高度浓缩。要求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文章的同时,要将自己的真知灼见浓缩为一份1000字左右的资政报告,连同科研文章一起提交给科研科,科研科再将确有参考价值的资政报告汇编成《领导参阅》,呈送有州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参阅》是实现我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党委政府的最好形式,也是今年我校科研工作的一大亮点。全校科研及管理服务人员,要全力以赴办好此刊,努力将其打造成我校的一大品牌。
0o0Allow0o0Page0o0
提升教师素质 打造党校亮点
培训部 沈 卫 国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的讲话精神,使我对如何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和建设形成了新的认识。打造党校的新亮点,也同样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努力创造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党校亮点。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论是从教师个人的层面,还是学校的工作层面,都需要努力地研究与探索,才能真正使党校的宣传工作强起来,亮点打造出来,使守土有责成为现实。
一、从理论学习中坚定信念,实现个性服从党性与人民性
每一个人也许都有个性,每一个充满个性的人都在自身的领域中进行着属于自己的知识积累。党校教师在其知识的结构上必须是多元的,多样的。正是多元与多样的知识结构,才能形成千姿百态的每个不同性格的人。正是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才能使社会变得丰富多彩。也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得以发展。而在多元与多样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党性和人民性。党校教师在自身的成长中,也有作为党校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必须持续不断学习的知识。
1、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校教师的党性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不愉地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使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运用了这一思想武器,开创了、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形势如何发展,我们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把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才使我们不断地走向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既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一种伟大的判断。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让我们能够坚定起了理想信念,才使我们找到了一条前行的道路。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在这一条马克思为我们指引的道路上前行。而党校教师肩负的使命就是党的使命,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这一使命要求我们的党校教师必须将自己的个性服从于和服务于中国建设与发展的党性和人民性。虽然党校教师的专业不同,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丢,这是我们一切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运用知识的基本理论基础。老老实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句话,提高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形成对干部教育的现实担当。全体教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学好、学深、学透,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理论自信。从学习中不仅要学会,更主要地是能够在学习中真正形成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并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每一个党校教师的自觉意识。
2、研究现实问题,为中心工作服务是党校教师的使命
党校教师在自身的工作中,都应该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每一个充满个性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专业等方面的特色,形成自己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所有的理论都是具体的,所有的真理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的相对性只有与现实的时空结合,才会产生绝对性的真理。理论的生动性也来源于对现实的指导价值。因此每一位党校教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以现实为出发点才会产生出理论的价值。当年的马克思就是在研究资本主义最现实的问题过程中,进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及其实现途径,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了科学。而今天我们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就包括了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包括了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研究现实问题,让理论在指导现实中发挥出一种什么样的支撑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中,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现状,也同时表现为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支撑。
党校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于各领域的领导干部,他们从事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具体的;社会又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每一个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缩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对具体工作的研究就是人民性的体现,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现。这就更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特点,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前沿问题与现实发展。让理论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武器。为现实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使人民群众不断过上幸福生活而对现实实践活动的探索,本身就体现了人民性。个性工作的特殊性与人民性的结合,才能成就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内容。时代的每一个变化,工作重点的每一个调整,都需要我们去进行研究和探索,这就是现实。回想自己,从1998年开始宣讲党的十五大主要精神,一直讲到现在的2013年党的十八大主要精神。一路走来,一路讲,力求把理论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而伟大的社会实践,我在党校起了一个宣讲的作用,结合的作用。我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听众,但我对理论的自信是毫不动摇的,宣传的理论强势是坚定不移的。
二、从自身信念中提升宣传能力,打造宣传产品
党校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学方式为前提的,提升教学能力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追求。而这一种职业追求,是从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所宣传的理论的热爱中体现出来的。只有自身对理论的高度信任中才能实现理论的升华与自身宣讲能力的提升。
1、对自己专业的高度信任
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专业工作那是一种幸运。而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才会在专业的发展中有所成就。党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自己的专业在服从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在自身个性的发展中与党性和人民性实现统一。从对自己的专业热爱与研究为起点,努力地把自己的专业做好,做强,并使自己的专业研究达到一定的境界,才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党校培养的领导是多样的,因此党校教育需要专门家,形成专业的发展。每一个党校的教师必须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党性下实现个性的发展。实现党性、人民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并在这一结合的过程中,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面向大众的宣传产品。因此党校教师也需要进行心理调适中提升自信心,提升自己的专业信心,以自己的专业信心实现教学过程的宣讲质量提升。
2、提升教学能力
党校教师的宣传产品,就是专题。教师的亮点与特色也是教学的过程。党校教师需要有理论基础,需要有专业根础。但光有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做一名党校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宣讲的能力,教化的能力,让你的专题所形成的观点,通过教学,实现别人喜欢听,愿意听。提升宣传能力从自身而言,首先要有底气。教学的底气来自于理论的底气,来自于对党性、对人民性的坚守。正是那种坚守,才能成就你讲好课的坚定信念。这种坚定的信念源自于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向别人倾诉的激情与冲动,一种表达的冲动,正是这样的冲动,才能成就你能力的提升,打造你的宣传产品才有可能。
州委党校长期以来坚持着学术委听课、评课制度,每年一至两次的教师专题培训制度都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教师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地炼成了。而随着我们面临着的形势变化与发展,学员与教师之间的学历差在缩小,知识的信息吸收方式在均衡化,这就需要党校教师从多个领域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从教法的层面看,教师对自身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是上好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熟悉不了内容,也就脱不了稿,别人听着你读,无法记住,也不会想去记,大家一起累,教学效果也就根本谈不上。如何熟悉内容,从读到讲是基本的要求。讲了也就会有自己的例子,生动性也就会产生。讲的观点也就会引发别人的共鸣。
教学是讲风格的。每一个人都因个性性格,成长历程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型。这些气质类型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风格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每一个成功者都必须在教学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教学的成功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模仿只能算是走向成功的一个初级层次。党校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可能一样,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内容的基础上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不想创造,也就永远没有自己的亮点。
整个中国正处在打造中国精神的年代。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从历史中吸收着民族的精华走来,我们在创新中走向新的辉煌。党校教师的一切亮点,归结起来,就是持续不断地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亮点,让每一个单个的亮点汇集成一个大的火球,在讲坛上去照亮听众的心田。
0o0Allow0o0Page0o0
增强科研资政服务能力 打造党校科研新亮点
科研科 邢 开 蓉
党校科研是党校和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把科研工作搞上去,直接关系到党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党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
2013年我校科研工作的亮点是以科研资政为着力点,在决策资政服务上有成效。为此主要在课题指南、课题立项、平台创设等方面下了功夫。科研科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学术委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并结合十八报告,州两会报告精神,结合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提出40多个课题,确定3个重点课题和17个一般课题,加强对教研人员的科研方向的指导,立求研究的课题在资政上更有针对性。在科研展示平台的搭建上,创设了《领导参阅》,供州上领导参阅。整合原有刊物,把《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学报》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增强了刊物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这些是今年打造的亮点工作,也正在有计划的实施中。作为我校教职人员科研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我校科研资政能力的增强,能做到在党委政府的决策中有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一两天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积淀。因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扎实推进科研工作,增强我校科研资政的能力。
一、提高认识。资政兴校是我们主要科研目标,我们要向服务型科研方向努力,科研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部门单位服务,为项目服务,使党校科研在全州社科界处于领先水平,从而赢得党校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首先,各科室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充分认识到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党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要靠教学科研实力来体现。因此,要围绕教学科研搞好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和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各教研室应围绕教学科研思考如何更好开展和创新教研活动,有明晰的思路,激发出大家潜力,整合资源,发挥团队优势,多出出好成果。再次,各教研人员也要提高对科研的认识,成为研究型教师,教育上要出名师,也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全是拿来主义。
二、团队攻关。科研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思维和研究的重要地位,但个人的研究又易分散力量,需要集思广益。对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重大课题要有组织地去做,要靠团队,形成智囊团队。科研团队力量的主要依托教研室。科研科承担着一年4期《学报》和至少2期《领导参阅》的印发及理论文集的出版,还有专兼职老师科研成果登记、积分、奖励兑现、统计、调研审察,科研档案,文章分送学术委审稿,返馈意见建议,每年课题指南提出、校级课题确立及各种征文活动、各类课题的申报、科研评审、督促检查等大量管理工作,还有兼职的科研任务和专题任务,所以工作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不细致之处,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很多想不到的地方,也很被动,也还有许多有待于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因此,应充分发挥5个教研室的能动性,激发出5个教研室和众多教研人员的潜力,如果仅由科研科来安排任务,这样做大家也比较反感。在教研室主任带领下,教研室要整合科室资源,努力把教研室建成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学习研究型组织。鼓励以教研室为一个组织研究机构,作为有特色有方向的研究机构,与相关外面各单位或各行业专家加强沟通与联系,把握党委政府、各职能单位和社会单位的科研需求,承担外单位的一些研究课题,研究任务,积极探索科研团队建设的路子。建议学校可以对在资政方面对有突出成效的团队给予奖励。科研科加强指导与做好服务工作。团队攻关,团队协作,是解决科研力量薄弱,优势互补,集体攻关重大课题,产出高质量成果,推动科研发挥资政作用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合作。我个人觉得我们在主动贴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方面的研究不够,了解信息渠道也比较狭窄。因此,在资政服务上,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还应加强与党委政府的研究机构的联系合作,党委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有共同的目标。党校与他们各有优势,他们的研究人员的资源比党校有限,但是他们在信息,把握党委政府需求信息方面是我们无法比的,所以,应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研究室的联系,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如果能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机制形成大科研格局,双方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作用的发挥上应该会更有成效。另外,以州情为研究方向,可在全州范围内聘请一些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专家及专业人员,作为特约研究员,为我们的《学报》提供一些研究成果,也可以对口指导我们的教研室的研究。再次,与分校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发挥分校的人力资源与调研方面的一些优势来共同研究课题。
四、深入调研。党校学员是一线骨干或进步人士,是最大的资源。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思想库,案例库和信息库。在调研资源上,可充分利用学员这个资源,尝试教研室可与培训部联系,把科研活动与学员研讨活动相结合,在主体班有针对性地分组安排组织好一些专题调研座谈会,把教师想了解的问题,事先理出来,分组到学员,与学员交流了解。这是最好使用的资源。了解学员的一些观点与思考,为我们的科研打开思路。还有一个又好又有效的途径,广大教师应积极结合自己专业或需要,去听主体班或联合办班聘请的部门领导来讲的专题,这种专题有大量的信息量,能够了解他们在某一个方面工作的推动情况,可以了解到很多我们不了解或不清楚的政策,同时还可以找机会对不清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请教。
定位准确,健全机制,培养人才,打造团队,加强合作,我想,通过这些努力,党校在科研资政上会彰显出更大的社会影响力的,在不久将会实现“资政兴校”的目标的。
0o0Allow0o0Page0o0
加强教学课程体系模块建设 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水平
教务科 刘海燕
今年为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在对外培训和基层培训上出亮点、出特色,学校决定由各教研室负责打造和组织实施培训教学模块。通过打造具有一定质量的培训教学模块,使模块应用于州内外各类培训班,实现更宽范围地培训服务。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模块化教学不仅是坚持按需施教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同时还是培养教研骨干的重要平台。
通过教学课程体系模块建设,教学科室对近年来积累的教学专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规范,规划、设计和开发了一定数量新的教学专题,促进了我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为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提供了教学课程体系框架。但这仅仅是一个框架,面对即将来临的干部培训新任务,还是非常不够的。我认为,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充实现有教学课程体系模块
按照课程规范化的要求,应着手对重点课程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适用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时数、主讲教师和备选教师情况、教学评估结果、教学方式方法、选用教材(学习资料)等要素进行描述。模块化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推进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活动的科学化水平。今年9月13日,州级机关第二期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培训班进行拓展训练,这是州委党校首次在主体培训班设置的新的教学内容,是一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进的尝试,也是今年州委党校着重打造的工作亮点。
二、选择若干班次尝试按照教学课程体系模块组织教学,并探索形成按项目实施的教学模块体系
以项目培训为龙头,坚持项目、模块、方法有机结合,打造品牌项目。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学校成功培训模式,按照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方式、组织形式、培训学时、培训考核八个要素,对现有培训项目进行梳理,确定几个大类的培训项目,比如综合性培训项目、岗位培训项目、任职培训项目、研究型培训项目、知识更新培训项目、个性化培训项目、培训者培训项目。为了使教学课程体系模块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有效用,还必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政府公务员培训班次,按项目采用和实施各有侧重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学科建设,实行“教研咨一体化”,为开发精品课程提供支撑
按照“教学出题、科研解题、答案进课堂,成果促发展”的原则,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深入开展研究,以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是开展模拟化教学的基础,离开了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干部教育特点、满足组织需求的优势学科,模块化教学必定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完善模块化教学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而不断成熟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反过来又可推动自身的学科建设。
四、建立与教学课程体系模块相配套的教材体系
按照教学目的和要求,抓住重点难点、政策发展和理论研究前沿问题、参考文献等内容,选取和编辑与教学课程体系模块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包括指定阅读书目(重要文献)为主、参考教材、教学案例和教师网页电子讲义为辅的教材体系,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按教学课程体系模块实施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贯彻引进与培养并重、专兼结合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领导实践经验丰富、讲课艺术高超、研究能力强、党性坚定、熟悉并掌握各种现代培训方法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学科研队伍,为落实教学课程体系模块、推进研究型教学提供师资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模块化教学从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考评都需依赖于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学科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