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校时讯 党校声音
罗晓佳:西双版纳州节庆旅游活动统计分析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0-01-07 13:44:25

节庆旅游活动指各地以历史渊源、传统文化、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而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公众庆典或聚会活动。本文研究在周期性举办的节庆活动、临时赶集(街)、产品交易会、周末游活动、文体赛事、文化艺术节等催生的旅游市场行为,并在一定区域内产生经济影响,长期甚至影响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理念。

一、西双版纳州节庆旅游活动开发现状及特点

目前,西双版纳州大致有各类节庆旅游活动40余个(其中民族传统节日不分举办地域、时间,各仅统计为1个节庆旅游活动)。全州节庆按照类别划分:传统民族文化节庆17个,产业节庆14个,临时赶集(街)4个,文化艺术节8个,乡村振兴周末游3个。

(一)节庆活动与旅游深度融合并催生旅游新资源。

节庆旅游活动与独特自然资源、A级景区相结合。全州A级景区内或附近举办的节庆旅游活动有二十余个。

节庆旅游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西双版纳浓郁的民族风情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也是目前全州节庆旅游活动中数量最多的类别。

节庆旅游活动与文旅产业外各产业相结合。目前全州四十余个节庆旅游活动中按照结合产业划分,其中边境口岸外贸产业4个、茶产业5个、水果产业2个、稻田种养殖产业2个、“山货”和特色种养殖等扶贫产业5个、餐饮业4个。

节庆旅游活动与房地产(文旅项目)相结合。近年来,文旅项目后期的运维能力成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举办各类成功的节庆旅游活动成为了项目运维能力的直接体现。正因如此,近年来的泼水节等全州重大节庆活动成为了各大房地产(文旅项目)争先合作的对象。

节庆旅游活动与节庆之间相互融合。近年来各类节庆旅游活动交织融合,打组合拳,形成“面广、线长、点深”的效应。例如西双版纳国际泼水节将全州、各类节庆活动整合分类发布、组织实施,形成“大节庆系列活动”。

(二)节庆旅游活动彰显强劲带动力。

近年来举办的西双版纳国际泼水节、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普洱茶文化节、告庄西双景等系列活动,对西双版纳经济发展彰显了强劲带动力,让西双版纳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三)节庆旅游活动成为积极恢复、挽救、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

节庆旅游活动将众多非遗传承人搬上了各种节庆活动的舞台,非遗产品搬上展台展销。节庆旅游活动也在积极挖掘、恢复、保护各种民族文化资源,各地通过恢复、保护、开发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形成的旅游新项目与节庆旅游活动组合对游客增添了吸引力和真实体验感。

二、西双版纳州节庆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全州节庆旅游活动缺少统筹性规划,节庆旅游活动同质化竞争显著。

全州四十余个节庆活动中除民族传统节日外连续举办的节庆活动有17个,其中连续举办达到或超过5届的仅有8个,连续举办达到或超过10届的仅有2个。全州各节庆旅游活动中,除了泼水节外基本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节庆“聚合效应”,没有整体上体现、拉动“节庆经济”,且同质化竞争加剧。在举办时间上也不平均,其中3月、6月、7月、8月、11月活动较少。西双版纳传统产业“胶、粮、糖、茶”和“热带水果、边境外贸”中开展节庆旅游活动较多和较为成熟的有“茶、边境外贸”,已经开展处于起步阶段的有“粮、糖、热带水果”,未开展节庆旅游活动的有“胶”。

(二)节庆旅游活动组织不够紧实,带动效益较弱。

县级节庆旅游活动中部分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政府包干“唱唱跳跳,吃顿大餐”,节庆旅游功能欠缺。乡镇活动中部分以区域内游客为主,政府主导为主,组织活动较为单一,接待基础设施薄弱,“赏、玩、食、住、购”功能欠缺,旅游影响力不强,“自娱自乐”。

(三)节庆旅游活动带动产品开发研究不足,节庆产品产业发展不充分,产品单一。

西双版纳相比其他地区加工业先天不足,产品集中在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而节庆旅游活动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例如近年来通过“茶王赛”频频拔高的“天价茶”逐步带动整体茶企的提质与茶价的上涨。但除了茶产业以外,其余的产业节庆旅游活动产品响当当的品牌不多,产业支撑较弱。新一轮农副特色产品包装流通、提质增效中全州也显劣势。

(四)部分节庆旅游活动缺少“品牌”意识,做大做强意识、能力较弱。

全州四十余个节庆旅游活动中,能够连续举办、规模逐步扩大、影响效果逐步提升、经济效应逐步显现的活动并不多。当前,一些节庆活动作为吸引旅游者和投资者的手段已逐渐商业化,过度强调节庆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忽视其文化功能。急功近利,功利化的节庆,损害了节庆的“灵魂”,算了“小账”“眼前账”,打击了节庆的“品牌”。

三、壮大西双版纳节庆旅游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全州节庆旅游活动,推动“世界旅游名城”——节庆品牌建设。

西双版纳特有的民族风俗,形成“天天有节日、月月有活动”的表象,相关部门应在对现有四十余个节庆旅游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合理开发,进一步整合节庆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强强联合,提升全州傣族以外主要世居名族节庆的级别、规模和加强对产业类节庆的支持力度,将一些富有特色的小型节庆活动集中起来,规避各地节庆旅游活动同质化竞争和暑假假期等节庆旅游活动较少的现象,统一包装宣传,打造新的节庆品牌。

西双版纳泼水节从2013年整体包装推荐以来,效果显而易见。应借此良方,将全州节庆旅游活动统筹规划后,形成西双版纳州年度“节庆旅游活动计划”,向全世界推广,增强西双版纳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选择性。创新节庆旅游举办模式,实行“节庆旅游活动+协会、景区、企业”,形成“大节庆、大市场、小政府”,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仅从宏观上组织、协调、定局。

(二)培育、深化旅游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建设国际化、区域示范性的节庆旅游活动。

文化是节庆的“灵魂”,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就是节庆活动的核心内容。紧抓“热、傣、水、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特点、亮点不放,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成果融入其中,探索深度参与、深度体验、深度学习的节庆旅游活动模式,建设国际化、区域示范性的节庆旅游活动品牌。以节庆旅游活动推动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面向东南亚的前沿节点开放城市的发展,带动全域旅游、特色小镇、边境游、特色乡村游发展。

(三)培育节庆旅游特色产品,打造中国热带“绿色食品”基地。

西双版纳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把“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融合打包成能够代表西双版纳形象的旅游商品推介给游客。紧紧围绕西双版纳州“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做大做强“胶、粮、糖、茶、热带水果、傣药南药、生态种养殖”和“红木、玉石、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等产业,打造节庆旅游活动伴手礼产品,以节庆旅游带动加工业发展,促进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和园区经济发展。发挥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对各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发挥“节庆旅游活动+”的作用,促进节庆旅游活动与农、林、水、生物、体育、康体疗养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

(四)节庆旅游活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县、乡、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充足且真实古朴,积极运用节庆旅游活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打造乡村全域旅游神经末端,提振乡村经济。

对乡镇秉持精准扶贫的旅游扶贫政策给予扶助,重点支持产业、特色民族文化节庆,尤其是加大对近年来的产业扶贫成果进行包装打包,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一品一节”,根据市场需求,对节庆旅游项目进行策划宣传。此外,各乡镇同质化的节庆旅游活动可以就近合并做大做强,避免重复,在全州内合理分布,力求形成节庆旅游经济循环效应。加强乡村节庆旅游活动组织人才的培养和对乡村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绿色交通、特色餐饮、民宿、文化艺术展演等旅游要素。

《云南经济日报》2019年9月20日

作者:罗晓佳 州委党校科级文化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