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校时讯 党校声音
洛婕:坚定文化自信谱写西双版纳民族村寨发展新篇章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0-01-08 07:35:1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的自信,是一种“精气神”的体现,大到国家上层建筑,小到边疆少数民族村寨,都应该透露着这股“气”。

不忘本来:民族村寨多元文化的失落

西双版纳有13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和传统习惯。例如对于死亡,各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丧葬文化和仪式。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丧葬文化的功能有两种形式:隔绝与联系。生者与亡者通过丧葬仪式彼此隔绝,或彼此联系。

历史上,西双版纳哈尼族在丧葬仪式上,都是选择“隔绝”的一方。哈尼族挑选坟地时以“丢鸡蛋”方式在山林里随机寻找,亡者埋入后生者与亡者就此道别,不立碑、不留记号、不上坟。丧葬习俗是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风俗文化,通过此类仪式来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近年来,在西双版纳哈尼族群体中,这种认同感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弱化。不少村寨在埋葬亡者后立汉式墓碑、献花圈、清明一家老小去扫墓,甚至还要在墓碑的尺寸及豪华程度上彰显“实力”。这与哈尼族自古以来的灵魂观念、死亡观念、丧葬文化——无论从观念还是形式上来看,都是截然相反的。在调研时,笔者询问村民为何丧葬仪式变样了,村民答因为看城里人都这样,如果不学着人家做,怕跟不上时代……

各民族村寨部分村民渴望融入现代社会的文化体系,传统仪式也随之改变,但若盲目追随他人的方式,丢掉了独特的个性,不免有些得不偿失。并非全体文化整齐划一才叫进步,也不是所有传统文化都必须为顺应时代而“变身”。若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何谈文化自信?在文化多样性日趋受到重视的当下,更应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更加深入地探寻和理解。根深方能叶茂,文化自信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真正了解自己的“根”真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

吸收外来:新时代中的坚持与创造

位于勐海县勐海镇的曼峦回村寨,是非常独特的“帕西傣”村寨。“帕西傣”意为“回傣”,原为大理地区的回族因经商等原因来到西双版纳与本地傣族通婚,逐渐形成了“帕西傣”这个独特的群体。他们身着傣装,说傣语,但信仰伊斯兰教,并延续了诸多回族的风俗习惯。多年来,曼峦回村的“帕西傣”与周边村寨各少数民族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每逢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带有南传佛教性质的重要节日,热情的傣族邻居们会邀请“帕西傣”到自家做客。“帕西傣”虽然不参与过节,但会以朋友的身份应邀出席。傣族村寨的朋友准备好食材,曼峦回村民自备锅碗赴约。曼峦回村的老人说,老是去别人家里吃饭也不好意思,最后决定在每一年汉族传统的春节前后,专门设宴回请其他民族的朋友。这既坚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又偿还“人情债”,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2017年,曼峦回村对村寨的清真寺进行修建,2018年3月顺利完工。曼峦回清真寺新的礼拜大殿很有特点:屋顶采用傣族佛寺样式,砖黄色顶;大殿门口的走廊采用了汉式风格;大殿的窗子、内部结构保持回族的风格。曼峦回村民对于新建的清真寺很满意,他们认为,这个清真寺既融合了回族和傣族建筑样式,又融合了汉式走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曼峦回清真寺的回、傣、汉风格大融合,可谓西双版纳各民族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在长期的发展中,全州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的发展模式了。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对异己文化的绝对排斥,而是对天地之间广阔之物的开放和包容。这种开放和包容的自信,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基础之上的,在差异面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开创未来:为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

位于景洪市工业园区曼沙村的曼回索村小组,是景洪有名的傣味农家乐村寨。曼回索村小组共82户人家,其中34户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傣味农家乐品牌,剩余48户人家没有自己的农家乐品牌,几乎半数以上村民在村里的各家特色傣味餐饮农家乐打工。曼回索村小组的傣味餐饮之路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选择,让村民能够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曼回索村小组长岩罕拉认为,曼回索的发展,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历史上的曼回索村小组以自烤酒闻名,如今村里掌握传统自烤酒技艺的只剩下几位波涛。波涛们年龄大,只在闲暇时烤酒,产量少,只供本村寨餐厅。村小组长岩罕拉认为,烤酒这门手艺不仅不能失传,还要做大。他花了一年时间东奔西走,收集了有关曼回索贡酒的历史资料,筹划依托寨里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曼回索自烤酒品牌,获得长远发展。

岩罕拉认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推广需要形成市场,使参与者获得经济利益,才能真正站住脚,爆发新活力。他说:“正如我们村寨做傣味餐厅那样,只要老百姓真真切切看到经济效益,自然会跟着投入进来,第一步总是不容易的。作为村小组长,带头想办法、找路子、探索发展产业是我的责任。我对我们傣族的文化有信心,只要坚持下来,带头发展了,才更有底气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与宣传或许不难,难的是继承与保留、传承。村小组长岩罕拉正走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之中,挖掘传统,探索如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这条崎岖的道路上,支撑他前行的正是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展现自己的闪亮名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开创未来,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让西双版纳各民族村寨在拥抱广阔的世界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西双版纳报》2019年9月22日

作者:洛婕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科研科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