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校时讯 党校声音
刘宇:以法治为保障让“石榴籽”越抱越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2-05-13 18:02:05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建立民族法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坚决守好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为新时期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有助于民族团结的“石榴籽”越抱越紧。

回首过去:法治保障民族事业繁荣发展

通过长期努力,以宪法有关规定为根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各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也保障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权利,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受到了尊重,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弘扬,自治机关民族化和少数民族参政议政队伍得到有力保障,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得到不断强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立足当前:民族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

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工作的内外环境和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民族工作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五个并存”,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五个并存”高度概括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形势,为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相比,我们的民族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差距,还面临很多挑战,既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展望未来: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强的法治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用法治思维谋划、推动民族工作,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基础,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建立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加强民族立法的理论研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健全配套法规,把法治贯彻到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立足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准确把握社会生活对立法的需求,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重视以情、理、习惯等民间法的本土资源推动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纠纷的传统解决模式与现代解决方式的衔接,积极探索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和方式,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提高立法效率和质量。

二是推动建立高效的民族法治实施体系。持续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加大公益法律服务经费、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保障,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利用好当地特色人力资源,培育有特色的调解队伍,积极培育法律人才,强化法律人才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实操培训,完善双语司法人员的培育、录用和职业激励制度,积极改善民族地区法律服务条件,不断优化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让法律服务更加便民高效,提升涉外执法司法质效,保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全稳定。

三是让民族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更“走心”。创新普法方式,大力推广少数民族双语普法、民歌普法等做法,将民风民俗、民族文化融入到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中,持续开展“法治宣传边关行”等普法活动,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机制建设,持续加大普法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法治观念,坚持不懈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培育法治思维,引导各族群众真正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纠纷靠法,努力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有力法律服务和保障。

作者系州委党校助理讲师,文章发布于西双版纳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