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科研
学报176期
来源:科研科 发布日期:2017-05-11 23:35:25

全面把握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邢开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阐明了立党兴党、管党治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两部重要党内法规。审议通过《关于召开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对全会精神应重点从以下几点把握。

一、准确把握全会的鲜明主题

全面从严治党是这次全会的鲜明主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我们党执政就会面临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好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的核心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拥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民族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根本要求就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深刻把握《准则》的基本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准则》全面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要求,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内容、主要任务、重要举措作出系统部署。《准则》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十二个方面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规定,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注重治标又强调治本。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准则》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准则》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纲领,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遵循,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强大武器。

四、深刻把握《条例》的基本要求

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保障。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本要靠强化自我监督。党的执政地位决定,在党和国家各项监督制度中,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党内监督缺失,其它监督必然失效。这次审议通过的《条例》,深入总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重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着力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管党治党宽松软等突出问题。《条例》提出,在党内监督体系中,党中央实行统一领导,党委(党组)负责全面监督,纪委检察机关负责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进行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日常监督,党员进行民主监督。《条例》明确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突出了关键少数。通过党内监督,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条例》从制度上解决了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构建了强大的党内监督体系,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届六中全会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重治党的政治决心,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也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的高度。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前进的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利未来。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我们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责任编辑:杨 林)

……………………………………………………………………………………………………… 

坚定理想信念 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郭雪娇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特质。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思想之基。全面从严治党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方面强调组织行为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党员自身的思想建设,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须贯彻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各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自身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无数共产党人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寒交迫的环境下,从未退缩与放弃,仍然坚信共产主义乃宇宙间的真理。历经95年,我们党靠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都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用理想信念筑牢我们党员的精神之基、力量之源,才能克服任何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崇高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欲事立,须是心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些历史和经验告诫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经受不住各种风险和困难挑战,就会失去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前,有部分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党员身份放一旁、私欲膨胀失底线,扭曲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事实证明,政治觉悟不强、思想境界不高、道德情操不好都是理想信念动摇和滑坡的集中体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保证,也是我们党团结一致,为民服务的重要法宝。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总开关”“总枢纽”,也是内心的最后一道关卡,失去了这种约束力,犹如脱缰野马,坠落利益的深渊。人往往因为“一念之差”而做出不同的选择,最根本的差异和差距就是理想信念方面的不同。我们党之所以能在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还坚如磐石、团结一心,就是靠理想信念的引领和感召。现在,我们党拥有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行动统一、步调一致,最根本就要靠筑牢理想信念。一国的执政党能否发挥其领导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能否团结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为共同的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团结的核心在于组织成员的认同感,认同感的凝聚体现为组织成员是否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本质上就是组织成员价值观念在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也因此成为执政党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

二、坚定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全面、旨在从严。“全面”是对党的建设五个方面的整体要求,需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两手抓,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手硬。“从严”是要在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拉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红线的同时,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和“不能腐”的制度体系,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是以德治党的应有之义和思想建党的首要任务,更是固本培元的重要之举。

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思想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成败的关键。思想建设的重点在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看待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充分理解并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是党员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只要牢记马克思主义这个“主心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武装,以对党的政治认同和对群众的深厚情谊为力量源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道路上,就能让理想信念转化为坚强的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核心执政地位。

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难点。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坚定理想信念绝非易事,而确立之后的坚守和践行又是另一个难题。从国际环境来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未能走出低潮,各方嘈杂之声在互联网的今天迅速传播,都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难点。从国内环境来看,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与风险交加,层出不穷的问题交织混乱,最容易引发思想的滑坡和信念的崩塌。越是这样不利的外部环境,越考验我们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是否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把忠诚于党、服务于人民作为信仰,发挥内因对事物发展的根本作用。

三、坚定理想信念重在知行合一

坚定理想信念,“知”是基础、前提,“行”是落脚、关键,要真正做到学而用、学而信、学而行。

真学。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高素质党员干部的必备条件,要把加强党性教育和思想教育作为必修课。《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加强分层次分类别的思想教育是筑牢全党团结的思想基础。首先,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学习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开阔胸襟和眼界,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其次,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创新、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坚持“三会一课”,通过对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的引导与教育,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最后,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党组织、党员、干部提出了“八个必须”的具体要求,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全体党员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全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带着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紧紧抓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真懂。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具生命力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脑、凝聚共识、激发热情,为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理论基础。因此,正确把握了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和精神追求,就不会迷失方向,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真信。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中庸》有云:“不明乎善,不诚乎身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每个党员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不会因精神缺“钙”而得“软骨病”。对共产主义的真诚信仰是每个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作出明确回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出现腐败问题,都是丧失了理想信念、崩塌了精神支柱,从内心不在相信共产党所描绘的美好世界,从而导致党性意识淡薄、政治立场动摇、宗旨意识不强等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

真用。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回顾建党 90 多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和强大,一方面靠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靠的是脚踏实地积极作为的精神。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是空想家,也不是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只有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同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起来,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因此,我们的共产党人不仅要胸怀远大理想也要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还要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脚踏实地干好工作,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少抱怨、多干事,将中央政策方针及党的决策落到实处,积极投身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      

                                                     (责任编辑:杨 林)

………………………………………………………………………………………………………

全面从严治党 筑牢执政之基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魏学红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基层组织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的重大问题。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做出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措施,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这样的建设,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政党,人民解放战争获得最终的胜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给基层党组织这个传统优势带来了全面的挑战。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责任担当缺失、领导核心作用不强等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实施的问题。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布局要求,围绕主题、把握主线、突出重点、明确责任,从整体上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1.围绕主题,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下简称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为此六中全会提出“三个决不允许”和进一步强调“三深入”: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为群众解决问题、排忧解难。“三个决不允许”和“三深入”的提出,是对基层党组织职责定位认识的深化,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方法转型的必由之路。

   2.把握主线,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习近平强调:“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功能上的一个要求,但总的是战斗堡垒,不能变成纯服务的组织,它的政治功能要充分发挥。”一方面,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等作用,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于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上,齐头并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六中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坚定的立场,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在实践中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所以,六中全会提出:“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3.突出重点,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三次教育活动,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赢得了党心民心。然而,当前党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正之风,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所以,六中全会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基础就是组织引导每一名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六中全会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基层党组织应严格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落实好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谈话谈心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等具体党内生活制度。以严格的党的组织生活,促进党内组织生活的全面加强和规范。

   4.明确责任,强化基层党建责任体系。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基层党组织应强化主业意识,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的工作格局和责任体系。同时,要严格上级对下级、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执行不力的要问责。《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阐明了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问责原则,并提出建立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终身问责制度等,推动“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单纯追究“有过”向注重追究“无为”转变。                                              (责任编辑:邢开蓉) 

………………………………………………………………………………………………………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着力开创西双版纳跨越发展新局面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杨 林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为确保党的基本路线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准则》对新形势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每一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抓住干部这一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的主体,《准则》把是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首要标准。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断,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着力开创我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开放幸福西双版纳。 

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经过长时间探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在1987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的。这次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而且把它作为《准则》的重要要求和规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实践充分证明了其正确性,它带来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国家政治社会基本稳定,经济高速甚至超高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成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发展历程。这些成就都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了这一基本路线。二是因为当前存在动摇甚至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错误思潮,六中全会强调坚持这一基本路线有着鲜明的针对性。一些人贬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迷信西方的制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不灵了、过时了,因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可以改一改了;一些人夸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我们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及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以抓住一点攻击全面的办法,从根本上否定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一些人在网络平台上,别有用心地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试图颠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认同、基本历史认同和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

这次全会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它抓住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规范和秩序,坚持改革开放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动力、活力。党的基本路线是人民的幸福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为实现人民幸福奠定物质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政治保障,坚持改革开放能为实现人民幸福注入推动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党的基本路线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国情和实际、难题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为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科学理论和实践部署,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新理念,都是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并创造性地丰富了其内涵和外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依靠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升级版,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有效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根基。

二、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造富裕美丽开放幸福西双版纳

当前,全州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要把贯彻全会精神与州八次党代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抢抓机遇、提速发展、跨越赶超,全力打造富裕美丽开放幸福西双版纳的实践上、行动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大局,突出加快发展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我州要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努力打造富裕西双版纳。在经济发展中,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跨越发展的主抓手,集中力量把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即集中力量打造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为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户贫困家庭落伍,当前,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在提速发展、跨越赶超中,自觉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州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充分发挥驻州科研院所的作用,整合资源,走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道路,在特色生物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等领域,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带动企业,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坚持协调发展,全力补齐山坝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不同步等短板。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在任何时候,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在决策中,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发展。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真正内化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坚持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坚持开放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省和国家发展战略,开创沿边开放新格局。坚持共享发展,把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使全州各族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贯彻“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依法治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实施和监督,加快法治西双版纳建设步伐。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西双版纳建设,维护边疆安宁、边境稳定、边防巩固。

3.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打造外引内联、通江达海、八面来风的开放西双版纳”。我州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动力在改革。一方面,全面落实好中央、省委的重大改革举措。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改革,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另一方面,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和省大力实施支持沿边开发开放的一系列政策,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五年大会战,我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按照州第八次党代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规范高效的行政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以更开放的环境、更健全的制度、更优质的服务,吸引国内外企业和项目落地傣乡。   

  (责任编辑:邢开蓉)

………………………………………………………………………………………………………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张文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昨天的长征路,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开辟明天的长征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就是要毫不动摇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就是要继续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不懈学习中国革命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以超常规举措实施扶贫战略行动,下更大气力推进扶贫乡镇脱贫攻坚、扶贫工作“扶志、扶智、扶秩”,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就是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一、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党的领导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才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个新的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字当头,加强党的建设,这是长征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弘扬长征精神的要旨所在。弘扬长征精神,不仅是培养一代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

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的生死关头,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革命的危难局面。遵义会议后,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摆脱敌人的包围,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使党和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的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扭转这种局面,就会影响党的战斗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目前,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严明纪律做出一系列新的规定,为的就是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条例》。党中央强调党的领导,第一位的是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生活管起;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做出全面部署,必将开辟党的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进。长征孕育的伟大长征精神,长征彰显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精神的力量能够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今天,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长征是当下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回顾我们党95年的奋斗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视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在看看我们这些年落马的“大老虎”,哪个不缺“钙”?他们在忏悔录中说的很明白,旁观者看的也很清楚,他们出问题就是从丧失理想信念开始的。所以,理想信念看上去是虚的东西,是大道理的东西,但是信不信这个大道理、认不认同这个大道理,按不按这个大道理的要求去做,对一个党,一个人来说太重要的了。

坚定理想信念、常补精神之“钙”,是无私奉献的力量之源。在同中央办公室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和信仰,不可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牺牲,共产党应该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牺牲。同样,奉献有小奉献,也有大奉献。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当官收入不高,约束又多,同在企业工作或下海经商相比牺牲了很多,认为这就是奉献了。客观地说,这也是奉献,但这种奉献只是站在个人角度来认识的。我们共产党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

今天,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理想信念更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用共同理想、共同目标来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传承为了信仰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红色基因,才能提振奋向上、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才能凝聚起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中国力量。

三、以长征精神激励扶贫工作“扶志、扶智、扶秩”

脱贫之路,漫长而艰苦。要结合扶贫工作特点,传承长征精神,塑造符合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新长征精神”。让脱贫思想自主迸发,让脱贫道路有迹可循,让脱贫方向不偏不倚。

要扶贫,先扶志,精神贫困是顽固之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彻底改变认识,就如同割草不拔根,来年又会再次生长。要让贫困群众从心里坚定脱贫思想、培养脱贫自主意识,树立脱贫创新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精神层面扭转守旧思想,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之法,要帮助群众克服惰性思维和“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把长征先辈的坚定信念融入到脱贫工作当中,以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来走出脱贫的“新长征”。

坚持毛泽东的主张是长征胜利的路线保证。脱贫“新长征”同样要确立指导路线,只有坚定不移的走好正确路线,才能保证脱贫攻坚队伍的战斗力。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害怕把脱贫做成扶贫——发点钱就可以了。我们不应该走这条路。实际上扶贫是过程、脱贫是结果、致富是愿景。从这个角度讲,扶贫办可以叫做“脱贫办”。“扶贫重扶智”,要坚持“群众路线”,取信于民与人民群众同战斗,共战斗;要善于集体思维,让长征精神在脱贫队伍中发散,积极结合本地实情,紧密联系基层群众,挖掘出更多通往康庄大道的小路;要善于发现主要矛盾,抓住“关键少数”,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要善于创新方法,把时代的发展成果带入基层,给基层注入新思想、新方法、新活力,让扶贫工作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

四、以长征精神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召开的前几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级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和热议。这部宣传片无疑告诉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这也是另一条长征之路,同样任重道远。

八十年前的长征,是一次艰苦卓绝的长征,也是一次决定红军生死的长征。长征途中,山高路险,困难重重,有敌兵围追堵截,有党内分裂斗争,红军将士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处处挑战生命的极限,凭着对革命理想坚定的毅力,红军战士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越茫茫草地,战胜重重困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早已胜利,但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声誉,损害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曝光的“老虎”级别之高、人数之多、金额之大、牵连之广,都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令人触目惊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长征永远在路上”的历史自觉,突出强调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复告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路上攻关破障,消除党内毒瘤;一路上立规明矩,从严治理党风。这也和当年的长征一样,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路途如何艰难曲折,党中央坚定不移反腐倡廉的决心不会变、勇气不会泄、目标不会丢。

毋庸置疑,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在反腐倡廉的长征路上,我们还要跨越“雪山”、“草地”,还要攻克“娄山关”、“腊子口”。我们还不能松懈,更不能让步。我们深信,在党的领导下,从长征精神的丰厚资源中汲取力量,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够走好反腐倡廉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化的历史主题,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仍然需要努力践行长征精神。

长征,仍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新长征的人们,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段丽萍)

………………………………………………………………………………………………………

弘扬长征精神  永葆党校本色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王崇旭

  摘要:长征精神以其艰辛卓绝、波澜壮阔、勇往直前的壮烈与果敢,锻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不朽精神财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意蕴传承了长征精神的精髓。面临新的执政环境,党校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挖掘、整合、传承长征精神之责任,将长征精神的价值魅力灵活地运用到培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上来,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永葆党校教育的本色。

关键字:长征精神 党校 责任

  长征,一次无与伦比的伟大远征,一部无可匹敌的壮丽史诗,一座高山仰止的巍峨丰碑。虽然已成历史,但长征精神永存。要用长征精神凝聚起强大正能量,走好新的长征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忠诚不渝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和,是一座雄伟的精神宝塔。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长征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坚持的最好诠释。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将士以实现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及共产主义理想为强大牵引力,才铸就了这部人类史诗。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研究长征的英文学术专著《一九三五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从人类精神典范的角度对长征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褒扬,“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长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支撑和鼓励着红军战士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赢得了与敌人、与自然、与时间斗争的胜利。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分析了当前党校教师队伍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要明确,党校姓党是原则,党校姓党是根本。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突出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最后,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对工作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对理想信念忠诚不渝。我们党校教师要始终牢记党校姓党,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的崇高理想信念,脑子清楚,眼睛明亮,不能有任何的政治松动和政治动摇。坚定我们的政治立场,坚信我们的政治自信,用比党员更为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根本的要求: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当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不忘初心,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永葆党校教育的本色。“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起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二、坚定不移的责任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党和红军在长征中走到哪里,就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解救劳苦大众做到哪里,就将党的主张、思想宣传到哪里,就如毛泽东同志所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党内延续着党和红军的光荣传统,一则党在红军内部严明部队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要求不随便进民房,不吃老百姓的饭,得到了途经之处群众的拥护和赞许; 二则党和红军内部倡导官民一致,同甘共苦,领导干部和士兵处于平等地位,不得以官压兵、以权谋私。长征途中涌现出了众多领导干部以身作责、礼让士兵、救急属下的真实感人事例; 三则在党外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和红军沿途通过演讲、标语、歌谣、群众大会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当地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真心诚意地解决沿途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实际生活困苦。

  同样,作为新时期的党校教师更多了一份对自己责任的坚守和对自身党性的坚持。教师要尽职尽责,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在党言党不仅是出于党校教师的身份,更是出于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尽职尽责的工作就是我们在党爱党的集中体现。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没有这份责任,没有在党爱党的坚守,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失去多彩的颜色。倘若留下的仅仅是对物质的追求,那我们的成就感、责任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何在?只有我们在党言党,在党爱党,我们才能在党为党。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舆论引导错综复杂,良莠不齐,对于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我们如何应对?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地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作为党校教师,我们当仁不让,义不容辞。

 长征之路已成历史,长征精神就在身边。在理论学习中,我们要认识到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加强自身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深刻认识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高度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党校本色。

 长征之路已成历史,长征精神就在身边。在学习实践中,我们始终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科研活动,热情洋溢地开展教学活动,认真负责地举办办学活动,负其责,尽其事,用自己的行动,弘扬长征精神,践行党校本色。

  重走长征历程、重温长征历史、重塑长征精神、重视长征价值,要用长征精神凝聚起强大正能量,走好新的长征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威尔逊.“长征是一首壮丽的史诗”——外国人着迷长征 70 年[N].世界新闻报.2006年10月24日。

  [2]习近平.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求是.2016年09期。

  [3]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08年10月30日第5版。

  [4]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开学典礼[N].人民日报,2012年9月2日第1版。

  [5]党校应从四个方面定好位[N].江西日报.2014年3月3日第5版。

………………………………………………………………………………………………………

走好我们的长征路

汪 洋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加多宝,不吃巧克力呢?”对于当今的孩子,长征已似乎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了。同样,对于我们来说,长征离我们很远又很近,远的是,我们也只能从电视上、诗词中、老人们的口中了解长征,感受长征!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激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让人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翻越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了6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攻占腊子口……最终战胜了征途上的悍匪强敌,挥师北上,会师延安……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无不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所到之处,都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最终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但是,长征真的结束了吗?不,长征并没有结束,我们的长征在路上!

八十年前,红军战士行进在长征路上,也是行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他们用坚定的步伐诠释了什么是人生追求,什么是人生价值。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接过老兵的旗帜,用满腔的热血走好我们今后的长征路。

我工作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着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教书。回想工作的第一个年头,各种茫然而不知所措,不知该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总担心自己误了学生的前途。直到高一分班时看到一位学生给我的一张小纸条,我更加坚定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了。她说:“亲爱的迷死汪,你的每一节课都很有趣,也很有意义。一开始知道我是后面来的,缺了好多课,便让其他同学教我。教学中,你用互动的教学方式来教书,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英语能力还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情谊。此外,课堂上,你也会偶尔弄小型的娱乐活动来增添我们的生活,减轻同学的学习压力,如:唱英文歌,演讲,朗诵等。有你的课都很精彩,同时你还会给我们推荐很多励志的书,我们都喜欢。运动会上,你会为我们加油喝彩,鼓励我们不要放弃。除了上课,你喜欢用镜头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生活的每一个地方你都有记录,拍了很多的照片。最主要的是咱们之间没有代沟,别忘了,你也是90后哦……”

说实话,每每看到这些,我的心都会颤一下,没想到,我也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现在,我更加坚信教育无小事,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条漫漫长征路,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长征路的出发点;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得,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成,是教师长征路的落脚点。

是的,我们教书人更应该以强烈的“爱”和“责任感”把“教书”和“育人”做到每一个工作,并且做精做细、落到实处,为学生筑起一座充满爱和阳光的天堂。一个人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并且充满激情,不计报酬。我现在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从中我还能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有了这些就足以。

如今,时代变了,生活变了,社会环境也变了,我们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更加严峻了,我们要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精神走好教师的长征路。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三尺讲台就是我们教书人的“土地”,三尺讲台就是我们教书人的“长征路”!

                                                    (责任编辑:寸汝花)

………………………………………………………………………………………………………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曾颖、刀海清、李美惠、黄磊

(2016年西双版纳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云南 景洪 666100

内容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是党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维护边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把握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准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分析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提出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对策建议,以帮助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从而有力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关 键 词:边疆民族地区  农村  基层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重要性。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维护边疆和谐稳定,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课题组于2016年11月9日至15日期间,深入西双版纳州3个县(市)、9个乡镇、1个工委、5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进行调研,通过7次座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70份,随机访谈30名群众,收集掌握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问题不足,研究得出相关启示,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情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国境线长966.3公里,占全省边境线近四分之一,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辖1市2县3区,31个乡镇,1个街道,12个农场,75个生场队,222个行政村,2225个村民小组,25个社区。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州共有基层党组织4692个,其中:党委 83个,党总支404个,党支部4205个;有党员54361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有32369人,占全州党员的59.54%;农村党员20046人,占全州党员的36.88%;建成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1875个,占全州84.3%。目前,全州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空无村”52个,占全州2.1%;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分别为26个和256个,各占全州11.7%和11.5%;全州无党员“空白村”,已实现基层党的工作和服务型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在州委正确领导下,全州农村基层党组织按照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常规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工作亮点纷呈,党组织自身健康发展,边疆党建基础更加夯实,服务了基层群众,贡献了全州发展。

(一)思想政治进一步强化。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有明显提高。一是农村党建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村级党组织与乡镇党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机制稳固,村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考核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州、县(市)对村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至少开展党建专题轮训一次,使他们能够明晰主业、认准方向、把握要领、自觉落实、发挥作用。二是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农村实际,认真落实“十个一”措施,利用农闲雨季夜间等时机,着力推动“三会一课”常态化、规范化,突出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农村党员干部都能自觉配戴党徽、亮明身份,在党费日自觉交纳党费,党员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结合2016年村“三委”换届,分12期轮训新任干部1435人次。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流动党校宣讲等方式,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比如,勐海县格朗和乡“党员夜校”送课下村,利用村民晚饭后歇息闲聊时机,带领党员群众一边交流一边学习。四是创新学习宣传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创建微信群、QQ群或使用易信、手机APP平台等,在党的宣教工作中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党的声音。比如,景洪市嘎洒镇曼景罕村党总支通过“老庚组”组织党员群众集体学习傣文版党章,让党章知识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二)战斗堡垒进一步牢固。扎实建好边疆党建长廊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在实现行政村党组织全覆盖、村民小组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农民”“支部+老庚组”“支部+寺院”等模式。比如,景洪市大勐龙镇嘎囡村“两委”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种植蔬菜、养殖肉牛等把农民组织起来搞发展、增收入。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认真落实“一定三有”要求,选聘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选优村“两委”班子成员,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呈现学历高、综合素质高、妇女比例高等特点。以此次走访的5个行政村党总支为例,45岁以下干部比例均达到了42.4%以上,高中及以上学历达到了27.3%以上,并且都至少有1名妇女干部。三是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转化提升。对全州28个行政村、4个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采取上级领导挂钩、选派第一书记、开展专项整治等措施,确保全面转化提升。比如,勐腊县勐捧镇党政班子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两学一做”专题学习会开到软弱涣散党组织,与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互动式学习交流,推动该镇4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提升。四是国门党建有声有色。大力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在口岸通道、边境村寨实行“党员户家中悬挂党旗,团员户家中悬挂团旗,群众家中悬挂国旗”,党员配戴党徽,打造红色国门风景线。着力巩固和扩大“军警民共建”,坚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参加“走边关”“六联”、爱民固边模范创建等活动,大力营造 “一个寨子就是一个连队,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村民就是一个哨兵”浓厚氛围。比如,景洪市景哈乡沿12.8公里边境公路打造党建示范带,设置党员责任区,创新宣教载体和扩大覆盖面,扩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功能;勐海县打洛村委会曼厂村党支部组建党员护村队定期参与边境巡护工作;勐腊县关累工委牵头成立港口联合党工委,建立“边防部队+检验检疫+海关+港口+乡镇”联动架构,开展联席联建联创,共同守边固边强边,详见图表一。

图表一:

身边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占比

发挥作用很好 发挥作用一般 不能发挥作用

(三)基础保障进一步改善。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发展需要,抓实软硬件投入保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可持续发展增添动能。一是加强活动阵地建管用。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覆盖面达到84%,综合服务平台站点实现全覆盖,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进一步延伸,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纵深推进,党建活动场所同为民综合服务站、农村文化阵地等相关融合。村级为民综合服务站已实现全覆盖;景洪市基诺山乡将传统基诺文化传习功能融入活动场所。二是抓实经费待遇保障。坚持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组两级组织运转基本需求。切实稳定保障村组干部基础待遇补贴,对连选连任的兑现每月增加100元,为村干部补助养老保险和购买工伤保险。2015年共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8000万元,惠及691户党员群众。三是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各地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股份合作经济”,采取盘活集体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公益事业管护等方式,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涌现出“曼根傣贡”“贺松经验”“瑶区张飞竹鼠”等一批新典范,其中勐海县勐海镇景龙村党总支盘活集体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住宿、仓储物流、集贸市场等产业,将总收入5%补助给村组党员干部,充分调动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创业实干的积极性。

(四)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各级农村党组织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在改进作风上持续用力,取得了一定实效。一是清理整顿工作有新举措。以开展“两学一做”为契机,在专项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础上,对不按期换届选举、“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到位、党员交纳党费不规范、不坚持程序标准发展党员和党员档案管理不规范、党组织关系转接不及时等5项基础工作开展集中整治,并通过开展党建工作交叉检查、监督巡查等,着力查找落实 “四议两公开”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等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对不称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调整,将不合格党员清除出党组织,起到了教育震慑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二是党建扶贫“双推进”有新进步。各地农村党组织及时响应脱贫攻坚工作号召,积极发挥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双推进”“挂包帮、转走访”等机制,认真服务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发挥了上下联动的桥梁纽带作用,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双带”作用,鼓励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生产。比如,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田村委会昆罕大寨原组长岩广安,主动带领全村村民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种植沉香,已初见成效,并在全乡推广。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有新起色。扎实推进“为官不为”和“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大力宣传和监督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勐海县打造岩嫩党性教育基地,推出“傣家农村领头雁”岩帕、“布朗胶王”岩三炳等一批先进典型,景洪市勐龙镇和勐海县打洛镇曼厂村分别建成全州首家乡镇级和村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将先进示范和以案释法相结合,切实增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反腐意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双版纳州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还在一些问题。

(一)落实主体责任不够有力个别村组党组织对主动发挥农村党建主体责任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把党建当作经济发展的副业,以“硬件条件”互相攀比,疲于跑上级、找资金、讨项目、搞产业,对落实主体责任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够,遇到上级提要求、发通知、搞检查,才亦步亦趋、见子打子地应付执行,这在山区和坝区的村组两级党组织都普遍存在,尤其在硬件设施差、经济较滞后的村组比较突出。

(二)班子战斗力发挥不足。个别农村党组织固守“求稳怕乱”观念,平时培养新生力量不积极,该放权放手时不主动,少有新鲜血液出头担纲,一些班子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受自身年龄、身体、素质等局限,靠老经验老套路去抓工作,对改善提升工作力不从心,“双带”能力也不够强,抓不到点子上。加之受市场经济冲击,能干会干的不想进班子,进来的又用得少、锻炼少,生机活力不足、青黄不接,战斗力难以充分发挥。一些乡镇反映在今年村级换届选举时就遇到村组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困境。

(三)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虽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了整治,但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仍不够扎实,未能按期过组织生活。从调研情况看,受访对象中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过一次组织生活的基层党组织占了43%。内容形式普遍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采取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育居多,事关基层党员干部切身利益的内容少,与他们所盼所需不合拍、不对味,难以发挥教育培训应有作用。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党员教育培训机会太少的占30.4%,认为教育培训方式单一的占20.7%,详见图表二。

图表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占比

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

党员学习培训机会较少教育培训方式单一

党员基本权利得不到落实

促进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少

对党员的关怀帮扶不够

(四)场所设施平台整合运用不到位。活动场所设施作用发挥不足,有的建盖时不切实际贪大求好,甚至存在攀比现象,留下资金缺口。有的不善于利用场所设施,除了开会、坐班外,被长期闲置、利用率低。有的不正常坐班,监管不善、修缮不及时。现代远程教育和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不够完善,同其他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不够,可办理内容少,目前可一次性办结的业务仅有党建和计生2项,同时相关技能培训面太窄,导致发挥作用大打折扣。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班子中能较熟练使用电脑和综合服务平台的,一般除了副主任或会计,寥寥无几。

(五)工作经费保障待遇不足。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效运转与赖以依靠的工作经费不平衡。目前村“三委”工作经费每年只有4万元到4.2万元不等,分摊到每月只有3300元到3500元不等,难以保障日常运转需要,而村小组每年经费仅有1000元,更是捉襟见肘。随着农村党组织核心作用逐步显现和村级管理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基层干部待遇与任务“失衡”。村级干部月补贴只有1300元到1500元不等,小组干部月补助仅200元,村“三委”委员基本没有补贴,造成工作被动、有位无为,出现“忙的人忙死、闲的人闲伤”的现象。

(六)村组集体经验仍然薄弱。集体经济多数“散、少、小、弱”,有的村组把集体用地分包到户后没有预留,导致无资源发展实体化的集体经济。有的“空壳”村组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组织来帮忙。有的依靠“合作股份”撬动创办,还处在有资产无收入的尴尬境地,难成气候。有的村组以出租土地、房屋为主,收入单一、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低,收入不稳定。不少村组班子眼界不广、胆子不大,总把集体经济吊在“一棵树”上,在盘活存量、做足增量、用好惠民政策上下功夫不足。

(七)国门党建仍需加强。以国门党建促“军警民共建”的自主意识不够强,被动发挥“堡垒”作用,齐抓共管的协同合力不够,管边控边“六联”活动少、不深入、不持续,推动力度和成效不均衡,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促强边固边作用不突出,死角漏洞多。共建载体内容缺乏创新,宣传发动方式手段单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多,爱民固边模范创建覆盖面还不够广。

四、启示和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课题组得出了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4个启示,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工作的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把更多更好实现农村党员所需所盼,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建的根本取向,并贯彻于工作始终,是边疆党建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

1.抓住“关键少数”,建强管好队伍。完善班子“能上能下”机制,以换届选举和年度考核为基础,把负责人挑得更精,把班子配得更强,对任期内不作为、工作能力不适应、工作敷衍塞责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要及时叫停,诫勉谈话后依旧不称职的,要及时调整调离。做好发展党员规划,严把党员“入口关”、畅通“出口关”,不断“吐故纳新”,切实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促进健康蓬勃发展。

2.强化基础保障,创新教培方式。研究建立工作经费和岗位补贴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提高村组干部工作待遇,采取绩效方式为“三委”委员发放补贴,增强干事创业积极性。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实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结构性岗位补贴制度。更加严格地监督落实“三会一课”,积极探索推广“菜单式”“启发式”“互动式”培训,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菜单,努力适应不同党员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坚持立足边疆。从边疆地区不同民族现状和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创新思路载体,是边疆党建常胜不衰的“法宝”。

1.发挥特色优势,推广优秀做法。继续探索推广“支部+”模式,因地因族因村因支部制宜,有效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继续探索推广“基层党建植入民族文化”好做法,充分发挥民智,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语言传播、用民族文字阐述、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撒播边疆,深入民心。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双推进”,把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待到贫困摘帽出列时,同步实现基层党建立新功。

2.加强共建联防,强化国门党建。全面推开党建示范带建设,将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入基层党建和强边固边,在边境一线打造“红旗升起来、党建抓起来、形象树起来”的生动局面。深化“军警民共建”,增加共建实效在边境一线基层党建考核中的权重,推动“六联”机制长效常态化。高位推进国门党建一体化,在口岸、通道等大力推行联合党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基层组织一起建、口岸事项一起议、便捷通关一起办”的良好格局。

(三)坚持担当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统揽农村工作的核心作用,是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地位,切实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的核心要义。

1.完善责任机制,推动回归主业。强化农村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履职机制,把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第一责任人及班子成员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履责”考核,硬化“失责”追究。进一步推行和深化“三深入四联户”机制,尤其是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督促落实,推动以外助内、以上促下、上下联动、责任共担。

2.强化服务功能,筑牢红色阵地。自上而下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的政务服务、党组织建设综合服务、党风廉政“五级”联动等服务平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避免一事多口录入,减少重复工作,优化服务、提升质量,真正实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发挥活动场所综合效能,按照“场所共建、一室多用”原则,落实灵活实用的坐班制,有的放矢地建设为民服务站,深入推进建管用规范化,因地制宜增加功能,建成党员群众心中的“公家”。

(四)坚持引领发展。农村党组织树牢“发展第一要务”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党员群众一直尝甜头、有盼头,才能让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永远拥护党、听党话、跟党走。

1.壮大集体经济,共享经济利益。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前提下,让基层放手干、大胆试,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市场运作,促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加强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依托“三深入四联户”制度,建立联建联创机制,提供必要的智力、资金、项目支持,着力提升“造血”功能。努力探索村民共享收益和调动带头人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2.培养致富能人,确保持续发力。坚持不懈地培养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能力,持续开展致富带头人“三个一”活动(即每户掌握一到两门农业适用技术、每户有一个稳定的脱贫致富项目、每户有一名科技致富能手)。认真总结和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经济”和“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发展模式,推试点、树典型、造样板,组织更多带头人去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在干中学、学中练、练成之后作示范。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

  2.中共西双版纳州第八次党代会议报告。

  3.各调研走访点综合材料。

  4.除调查问卷数据外,其他数据由州委组织部和各县市委组织部提供。

名词解释:

1.老庚:方言,指因同年生而结交的朋友。

2.一定三有:“一定”是指定权责立规范;“三有”是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

3.六联:联训、联勤、联防、联管、联建、联动。


………………………………………………………………………………………………………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促进边疆和谐发展

刀志鑫、李纳、张赟、刘红利、戴琴、尹冬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云南 景洪666100)

内容摘要:西双版纳州历来重视民族工作,长期以来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境安定、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社会经济发展新问题不断、国际局势新变化层出不穷的今天,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对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共同繁荣发展 

西双版纳州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2015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98.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76.2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77.6%;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2.9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6%;有基诺、布朗两个人口较少民族;有8个少数民族由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1]其中9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全州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信教群众36余万人,约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37%。与老挝、缅甸接壤,各民族共同守卫着966.3公里的国境线。[2]西双版纳州的民族结构、宗教信仰、地理区位,决定了西双版纳在推进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维护国家安定、边疆稳固,在“一带一路”沿边开发开放中的特殊作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进一步提高全州民族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前瞻性,对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主要成效

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双版纳州的民族工作长期以来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境安定、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统一认识,以宣传教育倡导民族团结。西双版纳州把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的实施意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行动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州、市县、乡镇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乡镇配备专兼职民族宗教工作助理员,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村成立民族事务管理小组,并从1999年开始,在州、县市、乡镇、农场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2011年,将责任书签订到三区,使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无盲点。还深入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场群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同时,坚持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常态化、群众化、网络化。组织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2000年9月起,定期开展表彰活动,新修订的《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条例》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厂矿、进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广播电视台每天用汉、傣、哈尼3种语言播出;《西双版纳报》《西双版纳》杂志使用傣、汉两种文字发行。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始终保持了声势大、亮点多、形式活、效果好的态势。

(二)发挥宗教界人士的文化教育和团结作用,积极妥善化解民族间的矛盾纠纷。西双版纳州还积极加强与宗教人士的沟通,引导帮助宗教界管理好宗教事务。一些乡镇成立相应的协会、小组,实现宗教协会组织和宗教管理网络全覆盖。在佛寺设立“普法志愿者培训中心”,抽调精通汉语、傣语的僧人组建“僧人普法队”,对信教群众进行禁毒防艾、反邪教等法律法规知识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景洪市勐罕镇组建了一支由42名僧人组成的普法队,帮助全镇9个村民委员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协助村干部调处民间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西双版纳总佛寺还成立“佛光之家”,把南传佛教倡导的慈悲关怀与社会主义人文关怀紧密结合在一起,对社会公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对艾滋病患者及家庭等群体展开救助。

同时,还运用法治手段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维护各民族平等权益: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在州、县、乡三级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村成立民族事务管理小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2015年重新修订《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事务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引导其积极融入城市(社区)。目前,全州共有社区21个,常住人口139839人,以傣族为主,社区内的流动人口有101822人,以汉族、哈尼族、彝族、回族、苗族、白族为主。社区内有宗教活动场所66个,其中佛寺(塔)59个、基督教堂3个、清真寺4个,全部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三)强化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和培养,推动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西双版纳州在公务员招录中对少数民族实行适当倾斜政策,在干部配备上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干部,使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在全州667名处级干部中,少数民族有339人,占50.8%。涌现出了召存信、岩嫩、岩帕、岩三丙等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针对傣族全民信教的特点,开办南传佛教学院,培养僧侣毕业生973名。在15个乡镇、97所学校开展了“双语教育”,建起了从幼儿教育到大专教育的民族教育体系。

全力促进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融合,形成“三个离不开”的亲密关系。一是节庆上互乐。各民族过节都会邀请附近村寨其他民族群众参加。老百姓说“傣族过节瑶族醉、瑶族过节哈尼族醉、哈尼族过节基诺族醉……”。 二是风俗上互适。各民族都保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同时又相应调整,移风易俗,互尊互助,和谐共生。例如,勐海县曼峦回、曼赛回两个村寨,由马帮的回族汉子与当地傣族女子结婚长期繁衍生息而成,既遵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保持穆斯林的饮食习惯,同时又说傣语,穿傣装,住傣式房屋,生活习惯既有穆斯林特点,又有傣族方式,成为傣族和回族的结合体。三是生产上互助。各少数民族之间沿袭着“一人有事,全村帮忙”的好习惯,碰到婚丧嫁娶、盖房造屋等大事和困难,全村各家都要出人、出力、出资帮助。四是文化上互交。党委、政府广泛开展文化建设“五个一”活动,组织文艺调演汇演,为各民族文化交流创造机会。各民间文艺宣传队积极利用民族节日和农闲时间,通过小品、快板、民族歌舞表演等方式,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改编成民族语言节目传进千家万户。

(四)不断健全民族法制建设,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西双版纳州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不断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先后颁布实施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流域保护条例(修订)》等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15部,使民族工作全面步入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轨道。

州委州政府还坚持用“多元一体、和谐发展”理念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民族文化名州建设卓有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贝叶文化、雨林文化、宗教文化,历时9年收集编撰发行了《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贝叶文库系列丛书100册,《中国贝叶经全集》连环画100本。从2012年起,州财政每年设立文化事业建设、产业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专项资金17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和文艺精品创作。目前,已收集和陈列“傣族慢轮制陶”、“布朗弹唱”、“基诺族大鼓舞”等实物400余件,建有1个非物质文化资料库,确立了11个国家级、20个省级、52个州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和4个国家级、49个省级、160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名录和传承人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建立了基诺族大鼓舞、布朗弹唱、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傣族章哈、贝叶经制作技艺、傣族织锦技艺传习所18个。二是各民族节庆活动内涵不断提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文化艺术节方兴未艾,“勐巴拉娜西超级歌舞秀”“水舞源”“澜沧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会、傣秀等演绎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三是文艺精品创作层出不穷。《摩雅傣》《孔雀公主》《孽债》《捕象记》《从领主到公仆》《月光下的凤尾竹》《让我听懂你的语言》等一批文艺作品,把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四是基层文化丰富多彩。全州222个行政村有文体队伍3026支2.9万人,85%以上的村民小组建有文体活动场所,老年门球队、老年陀螺队、和尚足球队等各种文体队伍遍布全州村落。勐腊县易武乡野坝村还积极开展打陀螺、射弩、踩高跷、荡秋千等传统民族民间文体活动。五是对外文化交流得到拓展。着力于推动民族语译制电影走出国门,与云南新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在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新知华文书局,民族语译制电影在老挝万象、缅甸仰光、泰国清迈等地落地放映,进一步拓展文化“走出去”的领域和影响力。

二、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存在问题

虽然,西双版纳州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亮点频现,并于2016年7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试点工作通过了国家民委验收。但在新形势下,还有许多欠缺之处,具体体现如下:

(一)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现在宣传教育的手段很多,各新闻媒体宣传民族团结的内容也不少,但真正贴近群众,有说服力、感染力的宣传教育还不多;对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渗透,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还不及时;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近几年提拔的基层领导干部民族团结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对于少数民族的习俗还不够了解。

(二)民族宗教、民族文化意识日益淡薄。在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的今天,人们更为强烈的追求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传统宗教和传统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正在弱化,一些傣族青年甚至搞不清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之间的区别,原先约束佛爷及和尚们的某些宗教规范正随着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状态。特别是随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迅猛增加,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日用消费品比比皆是,现代娱乐设施也纷纷兴起,这对佛爷等宗教人员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同样带来巨大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于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普遍缺乏兴趣和了解。许多村寨虽有村民史馆,但很多需要赋予传承生命的民族文化和技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如何维系并吸引年轻一代来传承民族文化的课题值得思考。

(三)宗教在社会管理层面作用发挥不够显著。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佛寺作为宗教的代表,仅仅在宗教领域和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作用,往往忽略了宗教的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社会福利、和宗教认同交往功能:一是重管理轻引导的问题仍旧存在。没有发挥僧侣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积极融入到 “一带一路”倡议中去;二是教育引导不到位。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政策宣传、教育培训、走访慰问等方面落实不全面、不到位,致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部署有时一知半解,在执行落实当中不支持,不理解。三是作用发挥不充分。当前宗教界自身建设滞后,有些教职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有些教职人员不重修行、争名夺利、脱离信教群众,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宗教自身的形象,而且影响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各民族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十二五”期间虽然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受历史、地理、人文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全州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2015年,全州生产总值3359111万元,比上年增长10%,排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第1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4元,排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第22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80元,排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第6位。[3]一是西双版纳山地多,平坝少,不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受教育文化不同,各民族脱贫致富的起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居住在平坝地区的傣族较之山区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较快,山区的少数民族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发展落后,教育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等各种原因,仍处于贫困状态的村寨和家庭还占相当一部分。二越来越频繁的商业活动,导致山区森林大面积被开发,轮歇地变为永久茶地、橡胶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土壤肥力下降,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加之新开垦土地的生产资料需求大大增加,资源匮乏导致的贫困使得山区村寨脱贫更加困难。

(五)社会转型期新问题新矛盾影响民族团结。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导致西双版纳州的世居主要民族生活水平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不同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利益问题十分敏感,造成心理失衡,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纠纷更加复杂化。传统的纠纷主要表现在家庭邻里或族群之间,而当前的纠纷主要表现在资源开发、征地拆迁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有些问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西双版纳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突出强调民族团结是维护稳定的命脉、是最长远的工作,要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大力巩固和增进民族团结。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深入基层,了解各民族群众所需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切实实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宣传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继续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三个离不开”、 “四个认同”、“五观”和“六好”教育,努力营造更加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了解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做好民族团结的带头人;树立先进典型、挖掘先进事迹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法制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高举宪法和法律旗帜,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不管哪个民族、不管信仰何种宗教,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立足西双版纳经济发展,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好自治立法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配套法规体系,并对相关法律条文实施和政策落实情况定期督查、视察,深化民族宗教工作法制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制止乱建寺庙、盲目翻修扩建寺庙等行为;加强对宗教院校的管理,依法加强对大型、跨地区宗教活动的管理,严格按程序做好教职人员认定和选聘工作,实现对人员、场所、活动的管理全;盖。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建立党政领导约谈宗教人士制度、与宗教人士交友制度,把他们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围。坚持各族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律为准绳,妥善处理民族和宗教领域矛盾纠纷,对出现的问题,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矛盾交织转化。抓早、抓小、抓细、抓苗头,坚决抵制非法传教活动和境外宗教渗透活动,切实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是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劲。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其他地区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讲,最主要的还是应当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内在动力和活力上,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才能加快发展速度,发展才有后劲。要采取多种特殊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加快发展。二是要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推动橡胶制品制造、普洱茶精深加工、傣药南药制造、生物保健品研发、绿特食品加工、木竹制品及民族工艺品制造业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产业发展。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集中国家和各种扶贫资金,实施针对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特困人口的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优先解决特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确保2017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进一步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和谐共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根基。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突出创建主题,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加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族人民只有相互交流、相互支持,才能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五)进一步繁荣民族文化,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各异的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不能简单地将之作为一种物质化形式静态地“抢救性”典藏下来,或利用多媒体手段“动态地”保留下来,也不应该谋求创建一个与世隔绝的、充满异邦想象的文化孤岛,应该鼓励和正视基于本土文化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文化创造。一是保持地方特色,从制度上强化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逐步形成国家级和省、市、县乡等各层次保护体系,建立多种类别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制度。要采取强制性保护措施,对民间传统工艺、民间绝技的保密,对重要非物质文化艺术资料出境的限制,对著作权的限制等,以防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被掠夺。二要加强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使用。要在各类传媒上开办优质少数民族语言的频道,提高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制作、播映和传输覆盖能力,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双语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和文艺作品的创作,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建设,促进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现代信息社会,实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三是要强化基础教育地位不动摇,加速发展地区民族教育事业。要提倡在中小学实行混合编班,双语教学,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同学习、同生活,以增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感情;要深入开展优秀非遗传统民族文化等进校园活动。四是注重民族文化的经济效应。要积极筹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将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形成有吸引力的民间艺术休闲体验和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打造一批南传佛教文化、热带雨林文化、普洱茶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培育发展傣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体育健身、避寒养老等健康养生产业。

(六)进一步发挥宗教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势,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加强宗教工作,支持宗教人士的培养和教育,充分尊重和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宗教民族文化,支持正常的宗教生活和活动,在化解矛盾纠纷,传播民族文化,保护弱贫人群等方面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要因势利导,通过宗教权威来引导民族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个人的社会公德及素质,维护社会稳定。

(七)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夯实民族工作力量。各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是推进民族工作的“关键少数”,要充分发挥当地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州、县、乡、村四级干部的教育培养力度。要设立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人才储备和培养基金,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加大民族干部到发达地区的挂职、进修力度,增加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的招录人数,通过民族干部职位等办法,选拔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参考资料

1、《求是》民族工作专文选编,州委研究室,2015年1月;

2、《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之《变动中的宗教》,1999年第1期;

3、《世界宗教研究》之《云南多宗教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2010年第2期;

4、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浅析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功能》,2005年12月;

5、西双版纳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试点工作考核验收材料汇编,西双版纳州创建全国团结进步示范州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7月。              

  (责任编辑:段丽萍)


……………………………………………………………………………………………………… 

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钱胜华  陈 平  郭 杉  罗 睿 玉喃儿

摘要:茶产业作为西双版纳州传统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其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意义深远。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茶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不足,并就当前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提出要坚持以基地建设为核心、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制茶企业的扶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完善标准体系建、加大市场宣传、加强茶文化与旅游融合、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等对策建议。

关键字:西双版纳;茶产业;发展

西双版纳是茶界公认的世界古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发源地,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是云南乃至全国最早的普洱茶出口基地。茶产业,作为西双版纳州历届州委、州政府着力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其进一步深入思考及研究,有助于提升茶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化。2016年11月8日—15日,中青班茶产业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深入大渡岗乡、易武镇、象明乡、格朗和乡、勐宋乡、布朗山乡六个乡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座谈、访谈,并查阅相关文献,最终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西双版纳州茶园面积已达90.6万亩,全年干毛茶产量4.5479万吨。全州茶产业总产值81.4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32亿元,工业产值48.69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8.4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5186元。

  从茶园功能分类而言,全州有机茶园面积2.85万亩,占总面积的3.14%;绿色食品茶3.22万亩,占总面积的3.55%;无公害茶园52.17万亩,占总面积的57.58%。从企业发展而言,全州有制茶企业1046家,其中初制茶厂997家、精制茶厂155家;茶叶专业合作组织434家。有374家企业通过QS认证,[1]其中勐海茶业有限公司、七彩云南、陈升茶厂、大渡岗茶厂、古茶山公司、黎明茶厂等是集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创立了“大益”、“七彩云南”、“岗绿”、“八角亭”、“陈升号”、“同庆号”、“龙园号”等知名品牌。

二、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优势

(一)悠久的茶业发展史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优势。从历史记载而言,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年),樊绰的《蛮书》就已对云南西双版纳的茶叶作了相关记载。诸如:《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4],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述。[2]无独有偶,到了南宋,李石的《续博物志》中也有“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之书写。[3]西双版纳州傣族《贝叶经》关于茶叶也有专门的记述,如傣历204年(公元842年)佛祖游世传教时发生的一些事件,里面有这样一则:“有青枝绿叶,白花绿果生于天下人间,佛祖曾告说,在攸乐和易武、曼耑和曼撒,有美丽的嫩叶,在热地的倚邦、莽枝和革登,依佛经所言,是甘甜的茶叶,生于大树荫下。老人喝了益寿,妇女吃了漂亮,小孩吃了壮长,智者吃了更智。”[1]西双版纳的种茶、制茶、饮茶、贸茶、兴茶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有近1700多年的发展历史。西双版纳茶叶资源丰富(特别是古茶树资源),绿色生态茶园比重大,在全州90.6万亩茶园面积中:古茶园8.51万亩、绿色生态无公害茶园52.17万亩、有机茶园面积2.85万亩、其他27.07万亩。

(二)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优势。西双版纳州的茶叶文化丰富多彩,世居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成为茶文化的肇始者、创新者和传播者。西双版纳州各民族的先民们在长期采集食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茶叶的食用、保健、药用价值,促使先民们有意识地驯化、栽培利用茶树,都留传着原始而民风浓郁的食茶习俗。各民族传统习茶习俗代表:基诺族的“凉拌茶”,傣族“竹筒茶”、“烤茶”,哈尼族“土锅茶”、“烤茶”、“竹筒茶”,布朗族“酸茶”、“喃咪茶”、“青竹茶”、“土罐茶”,拉祜族“烤茶”、“竹筒茶”等。这些是普洱茶产业发展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是普洱茶走向世界重要的依托和根基。

(三)公认的产品和品牌优势。西双版纳一直是普洱茶最有名的产区,在产品、品牌荣誉和品牌影响力方面都有着显赫的地位。在近百年普洱界最有名、市场最认可的“号级茶、印级茶、88青和大白菜”产品,价格从160万元/饼的宋聘号、110万元/饼的福元昌号、60万元/饼的50年代大红印等产品都产于西双版纳。在全州制茶企业中,有近800件商标,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华老字号1个;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 个、省级5家、州级18家;有云南省著名商标13件,“云南省名牌产品”7个,规上茶企现有12家。在“2014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大益”以12.82亿元列中国茶业第一品牌,陈升号品牌价值评估为0.97亿元,排名第88位。“勐海茶”获国家工商总局原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海县荣获“2014年度中国西部最美茶乡”称号。“贺开古茶园”获6 个“中国美丽田园”之一和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勐海县筹建的“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于2016年8月已通过国家级验收。

(四)良好的交通、物流优势。西双版纳是普洱茶产区交通条件最好的地区,对内已实现行政村道路全面硬化,村小组道路全部砂石化的交通网络,对外高速公路直通省城昆明。西双版纳区域内有全国20多个知名物流公司的站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匀开通了直达。快速发展的物流业也将助推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五)雄厚的技术优势。西双版纳自“古六大茶山”兴盛以来,不仅是茶叶的品质好,加工工艺也是业界的领路者,如:普洱茶传统“七子饼茶”的压制、重量的制定,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等等。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座落在勐海县,是西双版纳茶叶产业发展最坚实的科技支撑。龙头企业非常重视对产业科技的投入,“大益集团”每年都投入近千万元,用于普洱茶产品的研发和产业链延伸的拓展。勐海茶厂技术中心实验室获国家认可实验室全国普洱茶行业唯一“CNAS企业实验室”认证、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三、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茶园管理滞后。目前西双版纳州的茶园建设经费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和少量的项目资金维持,投入不足,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尚未形成,难以满足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需求。茶叶种植和初加工经营的总体效益不高,低效茶园改造、生态茶园建设等工作进展缓慢,良种化程度低,无公害和有机茶园的转化力度不大。古茶园未能实施有效管理,保护与利用脱节,导致对古茶园的开发利用变成了对古茶树原料的争夺,出现了掠夺式强采、砍伐采摘的状况,致使古茶树日渐衰弱;加上近年由于普洱茶市场的火热,茶商、爱好者、收藏家等纷纷涌入古茶山,给古茶园造成一定的污染(白色污染较多),同时茶农收入增多后古茶山中出现很多钢筋混凝土式的违规建筑,给古茶山带来建筑垃圾的污染,古茶园面积日趋萎缩。

(二)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发展动力不足。西双版纳州茶叶精制企业呈现出多、弱、散现象。企业的规模、技术、设备参差不齐,品牌杂乱,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中各有市场空间,行业整合难度大,难以形成整体的市场和质量合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年产量在2000吨以上,销售额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少,中小企业居多,市场营销能力较弱,多数企业为家族式管理,在收入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坐商现象较为普遍,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强。

(三)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多数企业缺乏管理、营销、公关、生产技术、质量监管、品牌推广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多企业负责人春季要跑茶山收茶,收完茶要把控生产关、质量关,最后还要全国跑市场、做公关、促销售。产茶乡镇缺乏懂专业、会管理的农技专业人才,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的茶叶主产区里,从县级到乡镇,茶叶方面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已不能适应茶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目前,西双版纳州的普洱茶质量及市场准入标准体系不规范,存在无证经营、造假现象,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以致茶的品质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欺骗消费者的生产和销售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了普洱茶的声誉。加之贴牌代加工行为普遍,加工费竟相降价,以低价冲击市场,致使西双版纳州的大部分企业的自主品牌产品无价格优势而难以销售。

(五)宣传营销平台建设滞后。对茶产业发展的宣传营销手段单一,力度不够,方法滞后,企业销售方式、手段落后,没有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许多大小茶厂、茶店,均自己生产、销售各种普洱茶,不仅品质难以保证,且价格较为混乱,既影响了普洱茶的形象,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在州内至今没有一个能够系统宣传、介绍、展示普洱茶上规模、上档次、功能全的茶叶交易市场。

(六)政府配套服务不够。政策落实力度不强,茶叶行业的相关行政部门在落实行业扶持、优惠、信贷等政策时,宣传力度、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主动服务等意识不强。如:茶叶的出口退税政策,电商服务平台的扶持、优惠政策,及实力企业建厂用地审批、茶企业申规等工作推进缓慢,政府相关部门服务滞后,严重制约着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的提升和发展。
  四、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以基地建设为核心。茶叶原料的品质是保障茶产业发展的根基和核心,保证茶叶原料的安全,针对国内市场“生态化”,针对国际市场“有机化”的茶园建设方针。以“生态立茶”为核心,着力塑造好“生态普洱、科学普洱、安全普洱、放心普洱、满意普洱”5个形象;建设“优质、生态、高效、安全”茶园,造就绿色、健康、环保的茶树种植业;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争取西双版纳州的茶园全面实现“生态化”。

(二)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制茶企业的扶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将传统工艺与科学的研究与创新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设备创新,研究开发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重点扶持茶叶经营企业争创品牌,深度挖掘茶叶品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通过对茶企业、茶资源、茶品牌的整合,促进产业向品牌经营、消费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加大培育云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的知名品牌企业数,扶持省级和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培育梯队式的品牌茶叶企业。集中力量扶持年产1000吨以上,有规模、有潜力、有品牌、上档次,有市场竞争力的茶叶生产企业,使其尽快做大做强,成为龙头(骨干)企业,增强产业带动作用,促使企业形成集约化经营实体。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规范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优化发展,促进茶农持续增收,建设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品牌,选择点重合作社作为试点扶持。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更新改造步伐,支持企业设备改造及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普洱茶产品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开发。鼓励企业依靠科技不断研发普洱茶衍生产品,以科技创新推动市场、带动发展、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进茶产业链延伸。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按茶叶种植、加工、评审、茶文化茶艺茶道等分类,组建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专家人才库。每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茶农、茶商1万人次以上,培训包括茶产业技术骨干、茶叶手工制作及机械生产技术、茶叶初制所标准化生产、生态茶园建设标准、茶艺师、茶叶评审员等,通过人才技术培训,为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技术保障,推动西双版纳州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四)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市场法治力度。根据普洱茶的质量要求,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西双版纳的实际制定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工艺、外形特征、内在品质、包装方式、仓储等在内的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体系。着力推进初制加工标准化生产,突出全面提升晒青茶生产水平,全面提质增效。着力茶叶清洁化能源加工技术改造与推广,向全州茶企业、合作社、初制所和茶农推广清洁化能源液化气替代木柴、煤炭新的茶叶生产加工模式,走生态立州可持续发展路线。进一步整合部门力量、实现整体联动执法。严格产品质量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生产、销售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质量卫生不达标及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加大对代加工行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代加工备案制;严格税收征管,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五)全方位、多渠道加大普洱茶市场宣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养生”理念的不断加强,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普洱茶以其特有的品质特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很多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识还显得较浅薄、消费也很盲目,迫切需要对普洱茶知识进行普及、传播,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展示普洱茶的丰富的内涵、历史、文化、科技、品牌及品质、保健功效等方面的内容,挖掘、丰富和弘扬“普洱茶”的文化底蕴,提升西双版纳“普洱茶”的市场品位。一是依托茶业交易会会展的专业平台,大力宣传特色浓郁的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二是充分利用茶业交易会会展专业平台的各种媒体及渠道;三是把“大益”茶企作为“西双版纳茶产业”发展的首席龙头企业,把“大益”品牌建设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名牌产品”;四是政府在知名茶山定期组织举办茶叶节,邀请国内外学商、媒体参与,进一步提升西双版纳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普及茶文化,挖掘茶文化,加强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结合西双版纳州普洱茶发展的人文历史,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加大普洱茶文化普及力度。展示普洱茶文化内涵,应重点突出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和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全方位、动态化拓展茶业功能,开发休闲、观光茶业,增添服务内容,从过去单纯卖茶产品转变为卖产品和卖服务相结合。支持社会组织建设茶艺馆和观光茶园,发展和规范茶店(庄)、茶馆(室),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建设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大力开发以“普洱茶”为主体的旅游产品。加快实现普洱茶文化进城市、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部队、进寺院、进企业、进家庭“八进活动”,树立“普洱为我”的健康理念,实现“我为普洱”代言的新风向,实现普洱茶文化全民化

(七)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由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制定《茶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用于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技术推广经费,对良种引进和示范推广、生态茶园建设、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保护古茶园,以及解决涉茶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扩大产能、技术改造、质量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给予扶持或奖励,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西双版纳州农业局.西双版纳州茶叶生产发展历史、现状及2015年主要工作[R].云南 景洪:2015.

[2]樊绰.蛮书[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3]李石.续博物志[M]四川:巴蜀书社,1991.

(责任编辑:邢开蓉)


……………………………………………………………………………………………………… 

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邹乔忠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云南 景洪,666100)

  中共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找准“学”与“做”的辩证关系。

“学”是“做”的内在前提。“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古人告诉我们,人如果不学习,犹如面对墙站着,脑中一片空白,遇事六神无主。同样,党员如果不学习,就找寻不到目标,犹如身处汪洋,茫茫然不知该往哪去。学习是共产党员的必备素质,是党员前进成长的动力,对于一名党员来说,党章党规是基本准则和行为遵循,系列讲话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武器,把两者学习领会好,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前提。“学”要带着问题学,将思考问题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在学习党章党规中发现不足,在学习系列讲话中找到方向;要朝着目标学,始终牢记做合格党员的目标,在学习中把差距找出,把方向寻清;要联系实际学,紧密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生活等实际情况,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具体化、操作化,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更好地做一名合格党员。

“做”是“学”的外化体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着眼点、落脚点是让每一位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做”的好坏是检验“学”的成果的最有效途径,能否真正做一名合格党员直接反映了“两学”的深度、广度、力度。“做”要从大局着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系列讲话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作干事创业的指引,用行动去落实、向实践要成效;要从薄弱处着力,在实践中对照党章党规自觉“看齐”,切实查找并着力解决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要从细微处着手,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在行动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尊重、理解、客观、主动的帮群众解决问题,在工作上树立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理念,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积跬步而至千里。

  “学”与“做”须相融相长。“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既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以学促知,注重学习方法,对党章党规原原本本学懂弄通,对系列讲话逐字逐句学深悟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观点一个观点地理解,坚持用讲话原文阐释基本观点,用讲话本意解读思想内涵,将学的成果变成自己的理论武装。以知促行,注重学以致用,用党章党规的条款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把系列讲话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融会贯通,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一名懂规矩、守规矩、敢担当、善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以行促实,注重行为示范,把“两学一做”履行到推动党的事业上来,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不论何时何地都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用自身行动为“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弄清了学与做的关系,继续认真深入地学习了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受益匪浅。一是提高了认识。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有党纪,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在我们党面临“四种风险”、“四种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保持领导干部思想纯洁,对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建设好党校的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带领全校共产党员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廉洁从政,切实履行好职责。二是武装了头脑。要遵守党纪就必须知道有些什么内容的党纪党规。党的纪律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尤其是通过对党章《条例》《准则》的学习更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明确了党员的义务、权利和责任。通过对一些具体条规的学习,明确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有底线思维,不得触犯党的纪律。三是明确了目标。作为干部教育的阵地和摇篮,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筑牢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定力,坚持党校姓党。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坚决做到用权不谋私、用权不怠政、用权敢担当、用权永谦逊;明纪律守规矩,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襟怀坦白,提升服务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动我州干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培养理论骨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增强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阵地;增强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锻炼的熔炉。我认为:党校教师就是塑造党员干部政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在思想、学习、纪律、行动等方面,树标杆,做表率。一是强化理论水平,抓好宣讲辅导。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都是“两学一做”的重要学习内容,而党校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党校教师作为党的理论政策研究方面的人才,要紧紧围绕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就“道路、旗帜、理论体系”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和宣传;要从立党、兴党、强党的历史纵深,从更好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从更好发挥“党校姓党”的职责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自觉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牢记共产党员身份,牢记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懈奋斗。二是优化教学布局,提升教育培训水平。中央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党校要围绕学习教育的内容,不断优化教学布局,充实教学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和改进党校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完整地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质内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要在提高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他们科学决策、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落实执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推动学习教育向纵深拓展。三是加强自身建设,以上率下树标杆。党校教师作为教党员的党员,教干部的干部,一方面要率先践行“两学一做”,使学习成为我们每位党员干部、党校教师的常态,切实做到积极学习、终生学习、开放学习、创新学习,以上率下带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教育的重中之重,让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同时要加强以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史国史、革命传统、道德品行、法治思维、反腐倡廉、党章党规党纪等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使之成为党员干部涵养心性的必修课。

                                                           (责任编辑:邓彩霞)


……………………………………………………………………………………………………… 

景洪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魏建海

(中共景洪市委党校,云南 景洪 666101

论文摘要:景洪市积极探索和推进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灵活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搭建符合景洪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党员结构多元化等实际的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努力谱写着中国梦·景洪篇章。

关键词:网络党建;信息化;实践;探索

近年来,景洪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根据省、州委组织部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灵活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搭建符合景洪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党员结构多元化等实际的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努力谱写着中国梦·景洪篇章,在推进党员教育信息化、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景洪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景洪市党员队伍建设的情况

截止 2015年底,景洪市共有党员20514名。其中农牧渔民7248名,占总数的35.36%;少数民族党员11392名,占党员总数的55.53%;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4386名,占总数的21.38%, 61岁及以上的老党员4637名,占总数的22.6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6673名,占总数的32.53%,中专及以下的党员13841 名,占党员总数的67.47% 。总体上看,景洪市党员队伍呈现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比重较大,少数民族党员较多,党员老龄化问题突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等特点。

(二)景洪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认识的高度决定推进工作的力度。市委高度重视全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州委常委、市委书记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明确分工职责,为扎实有效推进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统筹规划,打牢信息化建设基础。景洪市以“宽带乡村”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主动出击,大胆探索、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打牢基础。依托全国党建网络联盟搭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打通县、乡、村三级党建网络,建起拥有1个市级网站、11个乡级网站、86个村级网站的网络平台;2014年开始至2015年底,投入近290万元建成覆盖全市10个乡镇、5个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83个行政村、34个生产队,15个社区的综合平台站点并完成36个卫星接收模式的远程教育站点的改造升级工作,统一了全市所有接收站点模式;全市5个农场及下属的34个生产队、396个居民小组还配备有先进的广播设备,其中勐养农场和东风农场实现了IP广播全覆盖,为党员教育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

3. 拓宽渠道,党员接受教育形式多样。现阶段景洪市开展党员教育工作以线下线上同时联动为主。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挂钩点开展工作的同时,做好上专题党课工作。把远程教育和综合平台上的“3+X”(省级3个必修课件+州市自选1-2个选修课件)内容作为每一位党员必修课程,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按要求每月组织党员做好收听收看工作。开辟了“雨林先锋”易信群、大渡岗乡“两学一做”微信公众号、“景洪台”微信号、“组工战壕”QQ群等党建工作交流平台,大力推动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全体党员通过在网站、手机APP、电视、广播,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营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学习环境。

二、景洪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景洪市主动把握时代脉搏,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以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载体抓手,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优势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一)全面推广基层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强势推进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

针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景洪市全面开展基层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现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管理,推进党员教育细化、深化、常态化,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景洪市不断强化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统一配备电视、电脑、手机、打印机、评价器、路由器、网络宽带等办公设备,为推广使用综合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组织全市乡镇、农场、街道系统管理员、业务操作员进行基础知识技能培训,对综合平台的基础功能与运用进行详细的分类讲解,再由参训人员对其所在乡镇、农场、街道的村委会、生产队、社区的相关人员进行扩展培训,确保每一位基层操作员能够用好综合平台,更好的服务群众。

2.构建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做好“一站式”便民服务。建成一点接入、上下联动、层级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广泛覆盖的“市、镇、村、组”四级网络为民服务体系。目前景洪市综合平台能办结的事项有52项,群众可在村级站点就可以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生育证、老年证等常规业务,截止2016年8月,景洪市通过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综合平台转接党组织关系823次;收发公文2526次,5697件;办理卫计业务、民政业务、各类证明等事项984件。逐步将以往群众跑腿变为网络跑腿,实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事。另一方面,利用平台及时发布政务、党务工作动态,对群众关心的一些重大事项进行网络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通过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在做好“党建”主业的同时延伸了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3.搭建党员信息数据平台,及时发布党员活动信息。高效采集、有效整合远程教育和综合服务平台、网上党支部、网站集群等系统数据,建立全市党员信息库,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全程跟踪记录党组织业务工作、党员在线行为轨迹,对党建网络信息数据进行采样分析、研判预警,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截止2016年8月,利用综合服务平台记录“三会一课”、撰写民情日记共3242篇,电视发布信息2308条,政务公开信息1464条,发送便民短信1586次,50220条。真正做到“服务向下延伸,信息向上集中。”

(二)学用为先,创新优化,实现远教工作提档升级

为适应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拓展功能的必然要求,更好地教育和服务党员群众,景洪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远程教育转型升级,建成“传输多媒体、领域全覆盖”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1.拓宽远程教育渠道,提升党员教育便捷度。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的转型升级,党员远程教育不再局限于“电视+机顶盒”,而是向电脑与手机延展,电视远教播放系统、综合平台、“服务通”“党务通”手机应用软件数据互通,实现远程教育节目在电脑、电视、手机端的“三屏”互动。基层党组织成员就近接受远程教育,缩短了教育距离,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为党员“时时开展学习、处处接受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建立远程直播系统开放共享机制,用远程教育网络将各级组织部门连接起来,实现面对面召开会议、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平台首页滚动播报基层文件通知、党建资讯、上级重要精神等,解决了基层学习文件难、贯彻落实慢等问题。

2.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学用实效。改变传统的“直播+点播”学用方式,创新推行“3+X”主题教学,教学内容涵盖现阶段重点工作安排、基层党员群众学用需求、时事政治热点等,尤其加入了农业种植、畜牧饲养、技能培训等基层群众切身所需的实用知识,提升学用实效。

3.推动党员教育信息化,不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在农村、农场、社区、机关和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打造“立得住、叫得响、铺得开”的党建示范点。孔雀湖社区“两委”在换届前,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综合平台,组织社区党员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选举工作暂行条例》,通过正面引导和教育,为换届选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橄榄坝农场橄榄生产队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多次组织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学习“两学一做”精神,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生动的故事中,寓教于乐。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效用,以信息化手段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党建工作中,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党员教育,是新常态下对党务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党建工作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利用网络平台,主导舆论导向,持续推动信息化建设在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中的积极作用。

1.多渠道并行,打造权威宣传阵地。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多种方式开展正面宣传。市委组织部积极动员全市党员订阅共产党员手机报,尤其是一些未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党员,通过手机报的形式进行时政解读、政策宣传、工作动态报道等。在市委宣传部的要求下,全市各乡镇、街道、农场积极使用“美篇”手机应用软件,融合图文编辑,发布实时信息,第一时间展示市委活动动态。东风农场管委会在辖区内统一安装网络广播设备,通过广播通知会议、宣讲教育知识、播报新闻、诵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景哈乡莫南村委会组织党员在综合服务平台上观看《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杨善洲》等教育宣传片。通过不同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弘扬正确的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

2.创新宣传形式,提高网络主旋律内容关注度。景洪市委组织部建有易信群“雨林先锋”,市委宣传部建有微信公众号“美丽景洪发布”,大渡岗乡开通“两学一做”微信公众平台。“雨林先锋”主要发布党建新闻、专题报道、通知公告、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先锋视频等内容,紧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际,及时提供广大党员干部所需要的信息。“美丽景洪发布”主要发布景洪时政、旅游、人文、社会、民生等各类资讯,吸引了广大党员和网民的关注。2016年6月14日,市委宣传部通过微信掌上直播对景洪市第六次党代会议开幕式的时况进行视频、图文同步直播,单日访问量超过了1万人次; 6月26日,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对纪念中国共产党95周年暨“6.26世界禁毒日”大型文艺晚会进行了全方位微信现场直播,单日访问量超过了6千人次。

3.完善网络沟通信息平台,通达社情民意,提升政务党务工作效率。借助微信、QQ、易信等平台,拓宽网络沟通交流渠道。市委组织部建有QQ群“组工战壕”,由组织部门工作人员,党组织负责人,乡镇、街道、农场组织委员、组织干事组成,用于日常工作安排对接、传达相关精神、联络上下等。各乡镇、街道、农场党委均建有各自的党建工作QQ群和微信群,十分便于工作对接及文件传输。如勐罕镇建有“勐罕镇党委政府班子群”、“勐罕镇党组织负责人工作群”、“勐罕镇单位负责人群”、“勐罕镇党政办工作群”等多个微信群,在工作中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群中发布群公告通知相关事项,避免了电话通知的耗时耗力。通过群平台,党员群众可以直接联系领导,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领导干部能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三、景洪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缺乏积极性

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将认识提高到信息化工作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上来,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力量不足,对信息网络教育工作缺乏必要的计划,执行制度不严格,不重视载体建设,忽视跟踪服务和管理,在推进教育成果向经济领域转化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一些远程教育站点对党员学习活动记录缺乏有效监督,评价结果与活动开展情况存在出入,导致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流于形式。

(二)党员队伍老龄化突出,党员教育信息化推进受阻

近年来,基层有能力、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大多外出务工,且随着新发展党员的名额分配缩减,导致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的培养愈发困难,加剧了基层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如景哈乡曼么村民小组,全村19名党员中,仅有5人是35岁以下,占党员总数的26%;孔雀湖社区共有党员169名,离退休党员92人,占党员总人数54.4%。老党员在整个党员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他们大多居住分散、年龄偏高、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导致管理难度大、参加组织生活困难、对于新媒体党员教育方式的接受度较低。一些年长的综合服务平台站点管理员虽然接受过培训,但由于平时接触党员教育信息化的机会较少,仍不能熟练操作电脑,致使部分远教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三)远程教育配套资源匮乏,远教功能发挥受约束

由于受路程、通讯材质的影响,远程教育网络信号到基层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导致一些站点无法使用远程教育平台,或是播放画质较差、画面不流畅。景洪市没有远程教育设备的售后维修站点,设备损坏后需送至昆明进行维修,且维修费用较高,增加了远程教育的使用成本。部分距离乡镇行政中心较远的村委会到乡镇参加视频会议、接受远程教育,乡镇还需负担其食宿费用,造成了财政负担。今年上半年乡镇、农场、街道“三委”班子换届,部分新成员进入班子,对信息化特别是综合基层服务平台不会操作,且平台操作员没有专项资金补助,加上待遇较低,人员流动性大,留不住所需人才。

四、加强景洪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传播手段、方式和渠道日益多元化,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为党员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资源,但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顺应信息网络快速发展要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手段,着力构建多媒体、全时段、广覆盖的党员教育信息化模式,不断提高党员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

组建以乡镇、农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为主,组织委员和宣传干事为辅的技能培训队伍和宣传队伍,畅通问题反馈处理机制,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只要所辖站点人员有变动,乡镇级技能培训队伍和宣传队伍就迅速做出反应,深入站点手把手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面对面宣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远程教育等对开展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

(二)注重统筹协调,高度整合党员教育资源

统筹做好上层建筑和框架构造工作,即要注重“上下贯通”,也要注重“左右协同”,主动加强与本级宣传、机要、保密及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实党员教育资源,并用技术手段解决党员教育教育资源运行环境要求不统一问题,使党员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综合平台、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不同的渠道上传播资源,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设备、技术和个体差异的限制,时时处处都能接受党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扩大党员接受教育面。

(三)健全工作机制,助推党员教育信息化发展

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行党员信息化教育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党员干部责任,建立目标明确、指标合理、易于操作、便于考核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职责分明、分级管理、分工协调的工作机制,促使广大党员用好、管好现有的资源。充分调动一切信息网络资源,强化各级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采取课堂传授和实际操作演练的方式,切实提高其业务技能,同时,要建立农村党员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拓宽党员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在党费的使用上要重点向党员教育倾斜,多渠道地完善党员教育保障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服务党员教育中坚力量

采取每个站点专人负责,专门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维护,不断充实信息化的内容,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不断加强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根据基层党员的各自需求,建立统一、便捷、实用的政策宣传、农业种植、畜牧饲养、技能培训等“流动学校”,及时“送学上门、送教上门、送科技上门”。建立对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机制,定期聘请信息化专家对党建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党建信息化人员能够掌握和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并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党建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网站的建设,打造服务党员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谢仁成:《“网络党建”的特点》[D],《视听界》2005年第5期。

2.严华:《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实践与探索》2009年第10期。

3.徐苏宁:《网络党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党建工作新领域》[D],《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增刊。

4.马利:《对互联网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网络给执政党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D],2010年8月2日,来源: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 

领悟党校教师“道”与“术”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 杨宏文

  《道与术》——如何做好党校教师系列讲座一书,以问题为导向,对党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及教师成长很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本书是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行政学院、大连社会主义学院为进一步加强校院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为政之师的理论修养与业务水平,务求深入探索干部教育培训规律,解决校院系统教师“道”与“术”的问题,将师资培训班系列讲座的授课内容集结出版,让从事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同仁分享培训资源。

  本书主要集结了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关于《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员》、《干部培训理念与实践创新》、《关于讲稿写作的几个问题》、《如何讲好党校专题课》、《如何讲好党校的原著课》等12个专题讲座,读后让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道与术:道是眼光,大局观,是战略;术是手脚,实践论,是战术。道统领术,术服务服从于道,在得道、循道的前提下讲究术,道需要也离不开术的具体操作和落实。因此,道与术存在以下三种关系:一是继承性,道出自于术,之后发展壮大,高于、胜于术,这并非厚此薄彼,而是说要继承中完善,完善中发展道的高度。二是相对性,不同层次的道与术可分小、中、大,当开始时小术发展为小道,如果我们把小道看作是中术,再发展成中道(也可看成大术),最后发展为大道,这个过程可以不断演变、止于至善。三是归一化,道与术构成系统,在其互相变化运行中,可以逐渐实现从混沌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甚至包括一些事物从无到有。也就是说,道与术的系统运行体现出方向性、目的性,即小术归于小道,小道归于中道,中道最后归于大道。

  道就是道理,就是规律;术就是技术,就是方法。“道”乃规律,只有掌握规律,做事情才能简便,才能成功。“术”乃方法,只有掌握方法,才能行其道,将理想变成现实。作为党校教师应处理好道与术之间的关系,有道无术乃魂不附体,有术无道乃体不附魂,道术结合乃魂体统一,才能成功。

  明道:“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道是道理,规律等形而上的概念,而术是具体实现的手段,方法等。例如,道是实现某个工程的方案,则术就是实现该方案的具体步骤,方法等。术是道的载体,我们通过术领会道的内涵,术学得再多而不上升到“悟道”的层次,则“有术无道,止于术”。可是要入道,总是要找到切入点,这不免又要联系到术,所以才有道术之说,这符合辩证法。

  有道无术,魂不附体,只能坐而论道,束手无策,无法行动;有术无道,体不附魂,只能手忙脚乱,乱创乱试,事倍功半。因此,应提倡有方法的道和能够承载道的术。

  有道无术乃魂不附体。现在许多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不断涌现,科研成果也层出不穷,但这些思想对现实究竟有多大的推动作用,需要我们认真辨析。有许多东西是坐而论道,没有具体的方法和途径,思想如果没有可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就会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接地气永远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降雨。就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而言,教育培训理论的研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算少,成果也不算少,但真正有承载这些思想的行动载体却很少,真正来自一线的行动研究少之又少,存在着有道不深,魂不附体的问题。因此说要想推动实践发展,必须研究有行动载体的思想。

  有术无道乃体不附魂。在实践的层面上,人们往往忽视了技术背后的理论支撑,理论精髓没有弄清楚就去实践,结果是盲打莽撞,一阵散打,抓不住关键点,出现许多问题,总是用传统的思想观念去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必须是有理论支撑的组合拳,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散打,没有理论支撑的方法就是体不附魂,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党校教师姓党:阅读《道与术》,印象最深的是能分享到专家教授们的教研经验和感受以及付出、坚持、努力、勤奋的治学精神。比如,王东京教授多年做教员和教学管理积累的丰富经验,徐平教授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赵磊教授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授课智慧和艺术,王学虎教授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经典讲得深入浅出的理论功底等等,无不让我折服和钦佩。他们的专题讲座为我们演绎了何为一堂成功的党校精品课,品味中油然深感崇拜、折服与深深的思索。 

  尽管几位教授的授课专题内容不同,但在价值理念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谈及最多的就是“国家使命”。品嚼这些专题课程,不仅解答了“党校教师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员”,“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才能满足党校学员的需求”,“如何才能使教学贴近学员的实际”等这些自己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从这些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立场、信念、使命和责任担当。徐平老师授课中自然流露出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让我为之感动;赵磊老师所强调的党校老师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让我倍感光荣,也倍感压力;李海青老师授课中所体现出的坦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和勤勉踏实的学术品格,让我心向往之;王东京老师强调的党校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员吃透中央精神而不是去怀疑中央精神,让我更加自觉坚守“党校姓党”这一授课纪律高压线的界限。他们在授课中体现出作为党校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信念表达如此自然,在令人感动的成绩背后体现出一种长期的坚持、勤奋,这种坚持和勤奋的背后是一种信念、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深感这些知识分子并没有以一种狭隘的视野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糊口”饭碗,而是以极大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赋予党校教师更多的社会责任,我想这正是党校教师价值观之伟大之处。

  学术框架是党校教师的看家本领:当好党校教员,讲课必须要有学术框架,党校学员不是对问题没有思考,而是更想听听教员的理论讲解,若无学术框架,就事论事,学员就不能解渴。时常听学员讲党校老师有理论优势,懂理论。说白了这就是学术框架,这正是我们党校教师讲课与领导干部作报告之区别。比如同样讲中央文件,领导干部重点在传达中央精神,部署落实;而党校教员则侧重学理分析,不仅要讲是什么,而且要回答为什么,关键在教员有专家视角,不是简单地用文件解释文件,而是力求从学理上讲深讲透。

  学术框架就是学者观察世界的理论坐标。它不是某个点,而是一个参照体系、一个理论体系。比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何以能得心应手?绝不是因为他用尽蛮力,而是熟知牛的生理结构。画家要把人和动物画得逼真,其中了解人体和动物的生理结构比例便是基本功。教员讲课也是如此,面对问题若没有学术框架、学理分析,讲起来就会没章法,学员听起来就懵懵懂懂不得要领。这就是党校教员的看家本领,一种能力。作为党校教员如果没有学术框架和学科的基础,教学科研都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持续发展;如果不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则无法满足党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在党校,既不能死专自己的专业,也不能做“万精油”。因此,以学科方向为中心,拓展相关领域,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专业理论诠释党的声音,这是党校教员的看家本领。     

 (责任编辑:罗云丽)



………………………………………………………………………………………………………

                读《中国天机》 悟写作玄机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 段丽萍

《中国天机》是曾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的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写的。全书共分5辑28章,以史带论,夹叙夹议,有理有据,说的都是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普通老百姓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是王蒙先生对党过往执政经验的独具特色的回顾和为政治文明未来之路的绝对建设性的立论建言。文中讲的所谓天机,并不是指秘不可宣,不透明的意思,而是指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和没有掌握的东西,就是指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的深层问题与发展规律。

其实,该书购买已有三年多,至今才看的理由和古人的“书非借不能读”心理是一致的。该书三年后还能吸引我认真阅读的原因很多,但就其写作方法的玄机具体表现如下:

一、语言表达个性突出

该书的语言特色在于长句比较多,却没有让人感觉冗长、生涩难懂,而是有一气呵成的淋漓尽致感。作者能把想要表达的词语用一连串的排比句一口气给说了出来,比如,他说:“我是中国革命、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的追求者、在场者、参与者、体验者、获益者、吃苦者、书写者、求证者与作证者。”再如,文中叙述的:“没有强势的领导无法想象建设的巨大成就。但经济由领导包揽,不怎么成功。匮乏,匮乏,成了新中国的顽症,越是急切、拼命、大言、赌咒,越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急于求成不要命,越是不成功。共产党、毛主席,总是快马加鞭、日理万机、事无巨细、忙碌紧张、气冲霄汉、十万火急、冲锋督战。例如周恩来总理,他就是活活累死的啊。”类似的长句在文章中比比皆是。这样的语言特色应该是属于王蒙特色了。

除此之外,他的语言还比较幽默风趣,让你看了之后又心疼又想笑又无奈,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是以一个体验者的角度在感受生活。可见,语言表达的创新也是吸引读者,并更准确地展示作者内心世界的最佳方式。好比一盘用别致的器具呈上的美食,让人赏心悦目,既美味又养眼。

二、眼光犀利,观点独到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作者看问题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说别人看破没有说破的东西,也说别人没有看破的东西。例如,作者对政治的论述“我还完全理解人们的政治肝火。一谈到政治问题,一想到权力的掌控与使用,一想到位置到底属于谁,想到政策的倾斜与调整,资源的分配与得失,一想到某种政治际遇下的机遇与风险,一看到政治人物的浮沉升降荣辱进退,一想到政治斗争或政治博彩的生动与诱人,你或而羡慕佩服,你或而跃跃欲试,你或而妒火中烧,你或而庆幸嘲笑,你或而愤懑无奈,你或而一肚子恶气,你或而牢骚满腹。政治是不可能像数学力学哲学语言学一样冷静地言说的。”由此可以看出政治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每个人关注的热点。作者还形象地引用了德国总理说过的一句话,“政治家好像养在鱼缸里的热带鱼,一举一动都被观察着放大着。”短短几句话,他把就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的表现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夹叙夹议的手法增强了融入感

该书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全部呈现出来,有描述的情景,有讲别人的故事,有表达自己的切实体会和感想,用一种平易近人的语气娓娓道来,让你感觉到是在看一部纪录片,可以从语言的叙述中感知到画面的存在。比如,他描写的旧社会的景象,他说“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到处的破破烂烂,是到处的病病歪歪;是到处的缺胳膊少腿、又瞎又聋、五官不全、极端肮脏、身上的疮口吸引着飞蝇;是被劣质的化妆品所涂抹的,身上似乎发着腐尸的气味的女人;是到处的愚昧无知粗暴而又卑贱…….旧中国是一个空心的存在,是一个等候灭亡的大脓包,是一个等候历史的处决枪响的死刑犯。无数爱国志士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不亡,是无天理!”这样的描述,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等待拯救的旧中国的苦难中。

通过阅读,笔者从一个经历过旧中国到新中国的老人口中,似乎也跟着感受了一遍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生活,就像穿越剧里回到过去一样,从中也深刻懂得新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懂得了我们的前辈们经历了怎样的奋斗、怎样的摸索、怎样的尝试、怎样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前辈是人不是神,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热血、青春乃至生命在探索着新中国的道路该怎么走,跌跌撞撞、没有经验可循,每走一步都可能要付出血的代价,正是这样的代价使我们懂得什么样的路可以走,什么样的路不能走,知道了哪里有陷阱哪里有悬崖。正如我们说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勇士一样,我们的前辈在摸索中,也有许多的勇士必须迈出勇敢的第一步,而这样的勇敢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甚至可能把一些人甚至把更多的人带入陷阱,可是,这些都是不得已的探索,即便是犯了错,那也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因为初衷都是好的。今天的改革同样也困难重重,面临着许多需要大胆探索和创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学习前辈们,也拿出魄力和胆气去尝试去突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闯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四、丰富的生活体验使作品接地气

该书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服过兵役,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他当过区团委副书记;当过国有大厂的团委书记;当过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副大队长;当过文化部部长;当过中央委员。所以,他写的东西接地气,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有说服力。

通过阅读,笔者联想到了讲课。讲课的前提是备课,备课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内在功力,即把握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与学员需求结合的程度,包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熟悉程度。为什么我们总会觉得自己的讲课无法令人满意?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专题内容没有达到高度的理解和融入,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说不到点子上,不能使学员产生共鸣;从内容的熟悉、理解、深入以及联系实际的程度都没有让自己深陷其中,所以无法感染人。要上好一堂课不易,关键是课程的内容你自己必须认同、熟悉,甚至熟悉到融为一体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党校教师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党校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加强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达到博览群书的境界,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那样讲出来的课才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学员的欢迎。

                 (责任编辑:罗云丽)

 

………………………………………………………………………………………………………

读哲学简史  悟人生哲理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陈琳

最近读过的书籍,颇有触动的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整体上最大的体会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绵延不绝、博大精深,而现代人却无法客观地在所谓“封建文化”中去汲取精华,只是残忍地统统抛弃,而这其中有太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思想、优秀文化。所以我能够深深地体会为何这些年许多学者倡导重扬国学,倡导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这是我们的根。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究竟是为了什么?文化自信就是我们国人要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去向何方。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记载着我们民族的来路,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当然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了解和熟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恰好对哲学文化的发展做了系统的梳理。

  冯友兰先生提到,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而思想是要受到环境的制约,我们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也是受到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地理环境上,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这就决定了要以耕种狩猎为生,以农民为主体,土地之于老百姓必然重要,所以才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经济环境上,农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固定的。地主阶级出生的读书人也无法离开土地。一个若没有特殊才能的人,他无法离开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他的子孙也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就是说,同一个家庭的后代,由于经济的原因,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由此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家族制度,是兼具复杂性和组织性的,是世界少有的。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这种家族制度的理性化,也正是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的哲学。可见,我国的封建文化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适应我国地理、经济等一系列客观条件必然的产物。因此,我们后人更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封建文化,积极主动地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将之发扬,而不是一味的批判,不做文化激进主义者,也不做文化保守主义者。

  接下来,冯先生梳理了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呈现了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阅读之后,对我个人而言,我是较为推崇儒家思想。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是独立的,是与他人相连的,如何与他人相处成了一门深深的学问,也是一个人价值的呈现,而儒家的“入世”思想恰好可以与我的想法对接。

  “仁”的思想,孔子认为这对于个人品德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对于 “仁”,《论语·颜渊》记载樊迟询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回答说:“爱人。”一个人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仁”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性。那么如何来做到“仁”呢?这就是实践的问题。对此,孔子认为要坚持忠恕之道。何为忠?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何为恕?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即“己之所欲,亦施于人” 。对于“仁”的实践,孔子并未阐述人何以应当这样做。而孟子试图回答来这个问题,在对“仁”的实践中,他发展出使他垂名后世的“人性本善说”。人性的问题,是中国哲学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孟子主张人性善,并不是认为人人生下来都是孔圣人,他承认人的本性中有些因素,本身无所谓善或恶,但如人不加以节制,他就将导致恶,但这并不是人性,而是人里面有野兽的本能方面。而人与野兽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性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如将此“四端”加以充分发展,就会成为孔子所强调的“四德”,如这些品德不受外力阻碍,就会在人内心自然生长。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仁”的思想是比较匮乏的,很多人认为这是腐朽的思想,不值得借鉴。实则“仁”所实践的“忠恕之道”相当于现代的“不害人”、“共享”思想。不伤害他人,很多人都能做到,可是要做到“共享”,很多人还是做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就有“共享”的理念,可见“仁”的思想是被提升到了国家治国理政的高度,那么对于个人,对此借鉴是非常有必要的。

  “正名”思想,这是孔子对个人与社会、人与天、与其他人的关系的见解。关于社会,孔子认为一个社会要想能够走上正道,井然有序,首要的是“正名”。这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应该与其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一个官员的本质就是一个理想的官员应有的品质,即“为官之道”。如果一个官员按照为官之道行事,他不仅有官的“名”,也有官的“实”,成为名实一致。如果一个官员空有其名,没有官员的品质,即使在大众面前,他是官员,也配不上官的名。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有其名就应该完成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人的认可。所以,作为个人而言,在同一个社会里,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角色的名字也不尽相同,如何理解每个名字所蕴含的责任和义务,能否践行,都是作为人在“正名”上应该思考的。

  此外,让我比较有触动的,就是儒家的“知命”思想。道家主张“无为”,儒家则教导“为而无所求”。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个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它的什么目的,一个人所当做的事,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孔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竭尽全力做好当下的每件事,至于结果就交由老天去决定。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可见“知命”是作为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懂得“知命”,做当做的,遵循自己的义务,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也永不失败。我们就不必拳拳于个人得失,也不怕失败,就能保持快乐。这就是孔子何以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也是因此,他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许多人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追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人的贪念过多,做任何事情急功近利,注重结果,不注重“做”的过程和内心修养,所以不免心态浮躁、锱铢必较。

《中国哲学简史》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颇具有启发性。由此,也能看出中华5000年文化有太多优秀的思想、优秀的文化,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安抚身体里躁动的细胞,教会我们如何处世,如何为人,更充盈着成就事业应有的精神。

(责任编辑:寸汝花)


……………………………………………………………………………………………………… 

借力“互联网+”助推党校教育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孟 洁

  随着互联网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这一概念逐渐成为社会和业界追捧的热词。早在2013年,马化腾、马云、马明哲在上海一起推出众安保险时就谈到了“互联网+”的实践。同年,在“WE大会”上,马化腾提出“互联网+”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七个路标之一,“互联网+”开始逐渐为人们所知。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概念才爆炸式的广为人知。同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表明了中国政府持续推进“互联网+”的信心与决心。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作为国内关于“互联网+”的著作,准确解读了国家“互联网+”战略。首先,梳理了“互联网+”会成为国家战略的原因和“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接着讲了“互联网+”连接一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结合当下各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提出 “互联网+”创新的困境以及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创新方法。仔细推敲书中深刻含义,或许对许多正处于瓶颈阶段的传统企业能有灵感的激发作用。

读完此书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处于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与时俱进,短暂的成功并不代表永恒。众所周知,数字革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挑战和危机,另一方面也能让抓住机遇的传统产业获得勃勃生机,为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比如,几年前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时市场占有率高达40%,市值达到2000亿欧元的诺基亚会陨落得如此之快,最终低价售出其手机业务。同时,另一颗巨星在冉冉升起,苹果以其触屏的智能手机打败了诺基亚的按键时代。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血淋淋的案例,如同我们在管理学中所熟知的“温水煮青蛙”的道理一样,每个时代都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没跟上社会的脚步,则会被狠狠地甩出几条街。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它并不会颠覆、取代传统行业,也并不是两个行业叠加那么简单,它的意义是1+1>2,它的实质是最终加出传统行业的优势,从而产生更强大的生产力。互联网+传统零售,成就了“电子商务”;互联网+汽车,成就了“汽车之家”;互联网+传统集市,成就了“淘宝”;互联网+旅游,成就了“携程网”;互联网+传统百货商场,成就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成就了“支付宝”;互联网+分类广告,成就了“58同城”;互联网+交通,成就了“滴滴打车”;互联网+传统红娘,成就了“世纪佳缘”等等。   

  当今社会,各个行业或多或少都与互联网有所关联,纯粹的传统行业如果继续保持原有的经营方式,很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连接互联网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产出更大的成果,走在行业的前沿。然而,行业需要连接互联网,更需要创新,“互联网+”不是简单的连接传统行业,而是在创新的前提下连接。

实践表明,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党校作为培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也必然会被“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党校教育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紧抓“互联网+”的机遇,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积极作为,助推党校教育发展。

1.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党校教育培训理念。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行为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从目前来看,“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后,在金融、电商领域引起了热烈讨论,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付诸了广泛而深入的行动,但是在干部培训领域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其给干部教育培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因此,面对“互联网+”的浪潮,党校的教育培训必须用危机意识促成教育培训理念的转变和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各级党校的教师要从行动上与时俱进的改进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必须首先从理念上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推进党校干部培训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逐步树立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流量思维等互联网功能思维方式, 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培训理念,以学员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最终用云数据说话,让培训更有针对性,培训理念更有创新性。

2.改革传统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受各种历史原因的局限和束缚,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培训体制僵化、培训针对性差等一些与互联网时代格格不入的弊端。面对“互联网+”的颠覆性浪潮,传统面授培训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员的需求。应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面授培训与网络自学相结合,使党校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个校园,将互联网融入干部培训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种移动终端,建立一些比如视频点播、网络学习、手机报、学习 app 等“互联网+”干部培训模式。通过海量的网络课程、灵活的学习方式,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有了更多的选择,以提高干部培训的实际效果。

3.以“互联网+党校教育”助推党校科研。党校教师当以教学科研为重做好本职工作。在“互联网+”浪潮下,党校应主动作为,通过“互联网+党校教育”助推党校科研。理论研究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决策咨询必须占有丰富的材料。大量的理论成果、历史资料、现实情况都需要研究者进行收集整理,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此,必须把党校系统的政治理论优势、调查研究优势与当今信息网络优势紧密结合和运用起来,建设党校的数据中心,借助大数据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为党校科研人员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完成大量基础性工作和大幅提高科研水平提供帮助。同时,搭建好科研信息平台,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助于提升党校科研信息管理水平。

总之,我国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教育等各个传统行业。党校教育应积极把握“互联网+”的新趋势,进一步深化教育培训改革,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使党校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

               现实中的乌托邦

               ——读《娱乐至死》有感

                      洛婕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云南 景洪 666100

近几年书店的倒闭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了,想在小城市淘几本好书的话很难找到一家合适的书店。一是书店稀有,二是还在营业的书店大部分出售的大都是教材、娱乐杂志、漫画、网络小说等等,无法满足需求。网购对于传统书店的冲击几近摧毁,单纯依靠卖书的书店大部分都很难维持。一些新兴的书店,比如方所,PAGE ONE,都是兼卖各种文化创意商品,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量,并且人最多的区域永远都是咖啡饮品区。当然,网络或者传统,这只是一个供应来路的问题,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究竟还有多少人需要书?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印刷术时代走向衰落,电视时代向我们狂奔而来。琳琅满目的综艺节目,超男超女的唱歌比赛,肥皂剧情景剧和数不清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即便是知识含量丰富的严肃节目,都逃不过以娱乐的形式出场。电视节目中所谓的思考和争辩,也幻化成了拿捏到位的表演艺术。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的第一章里就高喊出自己的观点:“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最终控制文化。”波兹曼相信“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是媒介的本身限制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如果传递信息的媒介改变了,传递的信息就有可能不同。波兹曼在书中表示,他目睹的是一个电视造就娱乐至死的时代,令他感到担忧的不是所有严肃的话题都以娱乐的形式出现,而是娱乐本身就成为了严肃话题中的一部分。

可以说,《娱乐至死》几乎是我们现世生活的写照,这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作品,放到今天来看也丝毫不过时。

媒介一直是信息表达的方式,无论是印刷的文字、电报、电视以及目前的互联网,选择了何种媒介,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信息,并接受了怎样的文化。用一种更为夸张的说法是,媒介用它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来暗示和定义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我们接触的现实世界只是我们所接触的媒介,在不经意之间,仅仅依靠不同的媒介,我们就已经被控制并改变了。所谓的现实离我们远去,我们步入的是信息构造出来的乌托邦。

在波兹曼的年代,电视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信息的内容。而在书籍的时代,读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逻辑思考能力,才能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关注和分析。而电视所创造的文化是快餐式的,大部分时候不需要观众有过多的理解,也不给你理解的时间,信息是杂乱的。

 更进一步的说,生在电视时代的波兹曼没能赶上体会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就像一张无所不包的巨型网,它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更多的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了解到。它超越了电视单向传播的方式,让信息流动地更加迅速、更加碎片化。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越来越不进行严肃的思考,那些只有一句话长度的信息不可能传递太多的逻辑性和深度性。在网络时代,信息和新闻的极大丰富,造成了人们对信息流动带来的快感,而非信息内容本身所带来的快感。我们经常刷新网页,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看到新闻,实际上我们对于发生了什么有多关心呢?大多数时候是否只是想知道某件事情发生了?我们在知道了许多类似国际局势、明星绯闻,凶杀案、石油价格的信息后,我们基本没有时间去思考事情的本身和我们有多大的关联性。可能我们在互联网上刚看完枪击案就马上跳到下一条某处商场打折狂欢的新闻,零零散散,什么都有,大部分所了解的事情除了拥有信息流动的快感外,并不关联,也没有其他的意义,转头就忘记。那些看似有趣的网络段子,我们在转载回复“哈哈哈”的时候,嘴角并没有一丝微笑。一家三口吃完饭坐在沙发上各玩各的手机,朋友聚会各自低头在社交网络中和不在场的朋友聊天,情侣之间也免不了各自面对手机屏幕的常态。这种大量、碎片化浏览信息的娱乐占据了我们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但当我们终于从这虚拟的世界中抬起不堪重负的颈椎时,我们会发现,填满我们心里的,不过是麻木和虚空。

在得到越来越多信息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自己是否已经丧失了识别、鉴赏的能力?在自由世界的商业社会中,信息传递者为获得巨大的利润就必须取悦大众,因此娱乐至此不再遮遮掩掩,它名正言顺地登上了舞台。观众不再需要通过书籍中的文字抽象思考来获取知识、价值和观念。简单、直接的影像、图片、碎片化语言粗暴的冲击着我们的三观。在信息的背后,别人给我们喂养什么,我们就吃下什么,越冲击眼球的信息,越容易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我们习惯性的接受信息,上了几个小时的网,根本不知道自己具体干了什么,记忆就像丢失了一样。我们无法专注的做一件事,也越来越难发现值得我们专一去做的事情。随着选择不可避免的增多,我们也更倾向于选择简单快捷的东西,文化也随之肤浅。

作为一名教师,对波兹曼书中一个例子印象深刻,他说:“如果一个教授上课时表现幽默,人们就会带着记忆下课。她没有说人们带着怎样的记忆,也没有说这些记忆有何裨益。但她说明了一点:能够取悦他人,真好。”也曾听过有这么一句话:“好好的人民教师被逼到了相声界。”是的,乏味但是认真的老师无法得到关注,激进的老师可以得到很多的喝彩。现在,课堂也开始娱乐化,丧失了注意力。严肃的事物总是遭到厌恶,我们也越来越懒惰。我们在以娱乐的方式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沉浸在没有困难的娱乐里难以自拔,仿佛被电源开关操纵了一般,生活方式在一点点的改变,却完全不自知,只是懒惰的享受着。在当下的媒体时代,娱乐成为了一种霸权。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中,若想拒绝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远离电视和网络带给我们虚假的娱乐,那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可能就是从拔掉电源插头做起。      

                         (责任编辑:魏学红)